她希望,大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明星做公益这件事。
本刊记者/邱慧
7月的一个午后,李若彤单腿盘坐在沙发上,双眼透着兴奋。过去的半天时间里,至少有50部手机拍下了机主和这位大明星的合影,现场100多人把手机高举头顶,随机拍下她或是大笑或是摆手的照片。
这一天,李若彤化身公益大使,走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为这里的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送上祝福和鼓励。而满足大家的合影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小龙女’李若彤要来了!”此前一天医院发布了预告,大家都兴奋起来,有的人干脆推迟出院,多待一天以一睹“姑姑”芳容。这天,“小龙女”短暂地在住院部停留片刻,走廊里就挤满了来围观明星的医护人员。
面对大家手中举起来的手机镜头,李若彤没有避讳——入行30余年,公益场合被这么多镜头随意拍摄,于她而言是很少见的。
李若彤和医护人员自拍合影。
李若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道。1990年,她客串了电影《浪漫杀手自由人》。让她的形象深入人心的是95版《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此后,97版《天龙八部》的王语嫣,01版《杨门女将》的杨八妹,《秋香》里的小姐秋香,她所塑造的一个个人物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粉丝群体也囊括了70、80、90三个代际。
而踏足公益,则是一个没那么为人所知的故事。
高调做公益,
真的不一样!
李若彤说,无论是事业还是业余做的公益,她更喜欢随心所欲。初三那年,她推掉了有意向签约的演艺公司,只因为姐姐跟她说“要以学业为先”;1992那年,为了和男朋友度假,她缺席了与大牌明星同台的电影首映礼;2005年,她又为另一段感情逐步淡出影视圈近十年。
至于公益,之前她更喜欢“低调地做好事”,因为担心外界 “简单粗暴”地把她做公益定义为“作秀”。所以在2019年之前,她极少提及自己所做的公益,媒体鲜有报道,粉丝也不知道。
彼时她的真实心情是,如果做公益被别人误解是为了名和利,听到这些非议自己心里也会难过,“所以干脆就不让外界知道了”。
李若彤在春晖关爱之家和孩子玩耍。
但这种心理这两年有了改变。有一次,李若彤在参与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失亲孤儿探访活动时,一位身体发育不健全、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吸引了李若彤的注意。她陪着他玩游戏,“小男孩只有上半身能动,但是笑得非常开心。”那一天,一些孩子拿着手机,要跟她合影。孩子们说,能亲眼见到一位大明星,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李若彤告诉《中国慈善家》,这些话让她听得很心疼。她也发现,以前只能在电视或者手机里看到的人物,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是异常兴奋的。这也让她开始思考,以一位明星的身份参与公益可能带来的正面效应。
之后的每个月,李若彤都会为这家孤儿院的“小寿星”们送去生日蛋糕,工作人员也会给她发来孩子们的照片作为回报。“好像我能给他们带去快乐的能量。”李若彤说,这让她感受到一种释放自我能量的满足感。
李若彤为孩子们过生日。
“低调做好事”的立场彻底转变,是在2019年5月。5月12日,国际护士节。一个公益项目的负责人找到李若彤,邀请她以爱心公益大使的身份,走进广东省的三家医院,为医护人员送去祝福和礼物。
“我很犹豫,对于这种公开的、大规模的公益活动,我比较谨慎,担心会让自己不舒服。”李若彤说,原本她是打算婉拒的,但活动的主办方说服了她,“他建议我尝试一次公开露面的公益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再问问自己,是不是和私下的公益活动感受有所不同。”
“是真的有不一样!”李若彤告诉《中国慈善家》。三家医院的探访活动结束,李若彤形容自己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就被点醒了。
时隔两年多,再说起那次活动,李若彤依然兴奋得手舞足蹈。她竭力向记者描述那个场景带给自己的震撼——虽然那天停留的时间很短,但医护人员和病患们跟她一起聊天、一起拍照、一起大笑,让她当即感到,“即便被少部分人误会也值了”。
李若彤直言,私下里她不是一个愿意被“偷拍”的人,因为这会给生活、给朋友造成心理压力。但探访的时候肯定是躲不开大家的镜头的,明拍偷拍都免不了,不过现在她已经看开了,“反正来的时间也不长,得让别人的回忆留存久一点,不然怎么能算真正鼓励到。”
用直觉做公益
李若彤总说自己是个晚熟的人,很多想法在不惑之年之后才想明白。她不再觉得自己只是性格硬朗的杨八妹,或是对感情执着的小龙女,又或者是在感情里痴傻的王语嫣,而是多个人物的集合体。
她也不再强求自己世界里非黑即白。就比如以前别人的一些非议会让她不舒服,以至于她会因为担心别人的质疑而不敢高调地参与公益活动,“我觉得(当初的)自己好傻。”李若彤说着瞪大眼睛,皱起了细长的柳叶眉。
“总有些人有不好的想法,我怎么能因为这小部分的偏激想法就不利用影响力做好事呢?这对能受益的人来说太不公平了。”她略带自责地说。
2021年7月,李若彤参加“轻松筹”探访活动,为住院的患儿过生日。
而想明白这一点时,李若彤已过了不惑之年,但她觉得还不算太晚。目前,她和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轻松筹、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机构都有公益项目的合作,对于出席公益活动的邀约,李若彤也不再犹豫,“哪里需要我,我都会尽力出现。”关爱妇女、医护、失亲孤儿的活动,她都积极参与。
不过,李若彤也坦言,自己属于“被动型的出力”。她很少提前计划公益活动内容和行程,大多时候是机构带着成型的项目找到她,而如果这些项目让她感兴趣,同时时间允许,她就去。
“没人告诉我公益该怎么做,也没人指点。”李若彤说,自己参加公益更多是凭着直觉去做。
2021年7月15日,武汉探访医护活动临近结束时,一位院长拉住李若彤,在她耳边说悄悄话。李若彤后来告诉记者,那位院长建议她多关注与女性相关的公益课题。当时,院长跟她提到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被抛弃的癌症妇女。
“被抛弃的癌症妇女?我之前完全没听说过这个群体。”向记者回忆这个细节时,李若彤还是一脸匪夷所思——这是她闻所未闻的话题,她也相信没有多少人了解这个群体。这也让她多少产生了一些无力感,她意识到,自己能做的实在太少。
李若彤总是对小朋友的公益项目更上心。
李若彤说,按照理想规划,她一个月至少得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一年也才12天,很少了。”她掰着手指说。
需不需要成立一个基金会或者基金,更深入广泛地参加慈善公益?面对这个问题,李若彤说,她太了解自己的个性了,她不是一个愿意有太多束缚的人;看到过不少朋友身陷公益基金会管理的压力,她明白自己不太适合以那样的方式做公益。“我不愿意放弃一些想法,做一些不太想做的事情。”李若彤说。
爱出者爱返
2020年,李若彤54岁,在团队的建议下,她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好好过》。她在书的扉页签上名字,随身带着,送给到访机构的医护人员。
她把感情、拍戏、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写在书里。李若彤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能感受到她的能量,“我的人生才走了一小半,经历了很多不快乐的时候,但是没关系,勇敢往前走,还能做得更多、更好。”
李若彤的第一本书《好好过》。
她开通了社交账号,分享运动、饮食的日常。听到网上流行的新鲜词汇,她就问网友,问身边年轻的同事。她把参与的公益项目也更新列入自己的社交平台,号召粉丝一起加入公益行动。
在平台上,她大胆发声,被网友称为“侠女”。看到新闻里的伤医事件,她忿忿不平;看到太多被医疗费困住的大病患者,她又无可奈何;遇上女性公益的项目,她分享第一次生理期的惶恐。碰上侵犯到女性权益的职场事件,她又公开发声呼吁大家站出来对抗不公,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是有限的”。
李若彤笃信,自己最好的时刻仍未到来,甚至永远也不会到来,因为“这样才能更有动力往前走”。
她告诉记者,有一次到医院探访病患,一进到病房,一位癌症患者特别激动。这位女士告诉李若彤,在挺过了十几次化疗后,终于见到年轻时的偶像,让她太开心了。“我当然知道她有些夸张,但我还是很感动。”李若彤告诉《中国慈善家》,给别人带去能量的同时,自己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返”作用,于是总想做得更多。
“公益需要大家一起参与,比如通过艺人发起一些的活动,或者是做一些倡导。”李若彤说。
她希望,大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明星做公益这件事,“无论高调或是低调的公益活动,只要能让人受益就可以”。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