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益言堂
黎子流:为善不忘初心
2020-10-23 10:01:39来源:公益时报

1932年,黎子流出生在顺德一个农民的家庭,在学校读书没多久便下农田中干活。

对于贫困,黎子流早早便有了深刻的感受。他曾回忆道,“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养不起六姐弟,最后就卖剩我一个儿子,什么繁重的农活没干过?到现在家族里还有很多人靠种地吃饭,我知道他们的辛苦。”

19岁,黎子流从顺德县大洲乡土改队员做起,一步步成长。1990年,黎子流被任命为广州市副市长、代市长。如今,提到老市长黎子流,不少广州人想到的便是“接地气”“实干”。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府人,黎子流说话带着广府口音,而他直率而朴实的话语也给广州留下了许多的集体记忆。

初为广州谋发展时,黎子流说,“当时广州人口有七八百万,困难很多,矛盾也不少,听得我头脑发晕”。在千头万绪中,他找到一个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民生用电,并要求一年之内解决。

“如果这个没解决,我自动返顺德”,黎子流解释,因为这个缘故才有了流传至今的“得就得,唔得返顺德”。此后,他提出了要把广州市建成国际大都市的构想,并付诸改革开放的实践。此外,诸如“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做了再说”“遇见红灯绕道走”……不少出自他口的金句成了一时的流行语,而他“实在”“做实事”的形象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

不过,要让这片土地上的人生活更美好,在黎子流看来,社会的力量同样重要。

早在20世纪80年代,黎子流便开始了慈善的实践。1983年到1989年在江门市任市委书记期间,他鼓励海外华侨为江门捐资办学,兴办公益事业。彼时,黎子流强调说,使用华侨的钱要本着尊重华侨的原则,必须做到账目清楚。在那6年中,华侨在江门的捐赠超过25亿元。

自1994年开始,黎子流更是积极推动探索广州慈善社会化筹款模式。那一年,黎子流积极支持成立广州市慈善会。而广州市慈善会成立大会和首届广州市慈善演唱会新闻发布会同年在花园酒店举行,意味着广州解放以来登记成立的第一个公益慈善社会团体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自成立之日起,广州市慈善会便秉承“扶贫济困,见难相助”的宗旨,倡导慈善为民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慈善资金,逐步建立起涵盖赈灾、扶贫、赠医、助学、恤孤、安老等多个领域的救助服务体系。

时任广州市市长的黎子流除了为广州市慈善会题词“慈善事业靠社会”外,还为了筹集善款而到处奔走游说、发动。据悉,在广州市慈善会正式成立前一天晚上,首届广州市慈善演唱会在天河体育馆举行,吸引了7000多名群众观看演出,现场共筹集善款1000多万元。

退休:

有干不完的慈善事儿

1996年8月,黎子流年已64岁,在做完肝胆手术后正式退休。退休之后,黎子流又给自己的生活填满了好几件事,为此奔走。例如,他组织了科技农业生态试验农场,为农业与高科技的结合探索一条新路,树立了一个示范基地。

而除了农业,黎子流在慈善领域开始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黎子流1997年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2002年任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黎子流担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的那些年,只要是重大慈善项目、救灾救济工作,无一例外地积极参与。

新华社广州记者站原站长田炳信在一本书中写道:“黎子流凭着一脸顺德人特有的豪爽、韧劲和坦诚,很快征服了有品位、有文化、有档次的人士。”

1998年夏秋之交,中华慈善总会发起“抗洪救灾”紧急行动之初,接收的最大一笔捐款1000万元就是黎子流帮助联系的。在许多同行看来,黎子流不但能对项目的慈善募捐与救助提出很好的建议与意见,而且直接参与募捐,经他介绍、联络的港澳台及广州的企业、爱心人士的捐赠有许多。

而除了直接参与慈善事业外,黎子流也有自己的生活爱好。出生在享有“曲艺之乡”的顺德,黎子流从小耳濡目染粤剧文化,一退休就成立“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为振兴粤剧四处组织基金和培训人才。

在他看来,粤剧式微,恰恰就需要自己推动粤剧改革,让粤剧重回舞台,走向青年。此外,他还将粤剧与慈善结合了起来。黎子流回忆道,自己有着不错的“票房号召力”,“我一开唱就有钱入袋啊(能筹款)。”黎子流还记得,在一场为特困单亲家庭举办的义演上,自己唱了粤剧10分钟,就筹了200多万元,成了自己参与扶贫助困的最大筹码,“只要钱不进我的腰包,能帮别人,多多益善啊。”

而黎子流在退休后最看重的工作之一,还有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会长。据悉,珠玑巷始建于南宋,是中原先民南拓进入广东的中转站,目前在海内外的后裔有5000万,每年都有30多万人回来寻根问祖。担任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会长20年,黎子流组织捐赠接近4亿元,捐资办学,兴建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等,设立“珠玑文化教育慈善专项基金”,长期资助广府贫困青年读技校和慰问失独困难家庭。黎子流说,“异姓一家,同舟共济,务实包容”是他引以为傲的珠玑巷人的品质。

生活:

一贯节俭 慷慨捐赠

2002年10月,经过一个多月试业后,广州市慈善医院正式开业,《广州市慈善医院关于城镇特困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同时颁布施行。广州市慈善医院的正式落成开业不仅意味着开启了民间捐资兴建医院的先河,还探索出诸如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未病初筛助康等惠民行动的实施。而过去大病致穷、贫困无钱治的状况也在广州众多爱心支持之下迎来了改变。

时任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卢贝拉说,兴建该院的1.4亿元资金中,除财政拨款4000万元开办费外,剩余1亿元全部来自民间,“上至市委书记,下至平民百姓,慈善医院是几十万人的爱心凝聚而成。”而广州慈善医院从1996年酝酿、筹建,到2002年建立,黎子流从为慈善医院建立的筹款到慈善医院健康发展的大政方针制定出了不少力。 谈到来自民间的捐款,卢贝拉特别介绍到黎子流。原来,从广州市慈善医院筹建开始,每年黎子流都要从自己的工资或积蓄中拿出一部分专项捐给慈善医院。

对于一个退休干部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黎子流生活一贯节俭,但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却十分慷慨。多年来,黎子流为慈善事业的捐赠一直没有停止过,也不仅限于为慈善医院的捐赠。

2004年,广州市慈善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慈善会组织“慈善筹款义卖活动”,黎子流捐献了自己珍藏的一幅京剧脸谱,将拍出的15万元全部捐给广州市慈善会。

2013年8月24日,为支援受灾的潮汕百姓,已经81岁的黎子流在广州市白马服装市场的募捐现场带头捐款。同年9月7日,为帮助粤北等重点贫困地区发展公益事业,广州市举行慈善义卖活动,黎子流捐献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作品《小虎》,竞拍得全场最高单价5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

此外,黎子流还支持参与了广州慈善演唱会和“慈善之光”文艺晚会,为慈善医院建设、扶贫济困等筹集善款。无论是广州市慈善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筹款义卖,还是支援救灾的募捐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心声:

人人为慈善,慈善为人人

自2004年开始,黎子流提出了“善心人打球,特困者受惠”的口号,筹划开展和参与十五届广州市慈善杯高尔夫球赛活动,共筹集善款逾2500万元。每年一届的慈善杯高尔夫球赛已成为广州高协的品牌项目,为广州高协及高尔夫运动树立起积极正面的形象。

黎子流说:“大会把我评为2018年特别致敬慈善人物,感到非常光荣,也有很多感受。退休21年来,我也力所能及地做应该做的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但我觉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做了自己应该做、可以做的事。”

在黎子流看来,21年走过来,“我很多方面都做过应该做的慈善工作,包括助学,扶贫,助教,建立慈善医院,出了绵薄之力,但比自己更好的人还有很多。”积沙成丘,积水成海,汇聚起来的大爱是充满力量的。

黎子流表示,广州要创建慈善之城,人人为慈善,慈善为人人,让广大市民的爱心一点点积聚起来,这样很好。自己虽然年纪偏大,但只要力所能及,都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大家一同努力,一起献爱心,一起做慈善事业。如果大家都能动员起来,广州慈善之城便充满了希望。“善为至宝,一生受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他说。

对黎子流来说,做慈善并不是富商巨贾或达官贵人的特权,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都有所奉献的生活习惯。从上世纪80年代直到今天,他的社会身份不断转变,不变的却是一颗赤子之心,将近大半个人生都在践行着慈善人人皆可为,扶贫济困的理念。对广州来说,黎子流是这座城市这几十年来慈善风气的一个缩影和脚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数细小而美好的爱心力量汇集一处,给这片土地构建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