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益言堂
让家长打扫教室,学校“潜规则”该打破了
2025-09-02 14:49:55来源:新京报

“为什么还是我们?”据报道,最近,有杭州萧山家长发帖称,开学之际,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不少网友表示,小时候开学,自己打扫卫生,长大了孩子开学,还要帮孩子去打扫卫生。

学校教室到底该由谁打扫?这场看似简单的卫生打扫争议,实则折射出家校责任边界模糊的问题,更关乎学校劳动教育的质量。

而家长参与教室打扫并非孤例。从各地报道看,不少学校将教室清洁、绿化维护甚至运动会布置等任务转嫁给家长,或明或暗形成“潜规则”。

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保障教学环境是其基本职责。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要求“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清洁工作本应纳入学校常规运维。若因经费不足或人手短缺将任务摊派给家长,无异于将公共服务成本转嫁,这已违背公共教育的公益属性。

即便家长出于对教育的支持自愿参与,长期来看可能也会导致形成路径依赖,使学校忽视自身责任完善,甚至将家长劳动视为理所当然。

更需警惕的是,这种责任转嫁可能导致扭曲劳动教育的初衷。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本应是培养责任感与自理能力的契机,但如果家长包办一切,或学校将打扫任务异化为“家长作业”,劳动教育便沦为形式。孩子们错失了亲手整理教室、体验集体劳动的机会,反而可能形成“劳动是负担”的错误认知。

教室到底该由谁打扫,需厘清责任边界,回归教育本真。学校需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班级日常维护,让“打扫教室”从“家长任务”回归“成长课堂”。

家校需要共育,但家校各有其责。家长以陪伴支持助力孩子成长,而非越界代劳。孩子们亲手擦拭课桌、整理讲台,获得的不仅是劳动技能,更是对集体责任的认知与对校园的归属感。这样的劳动教育,才有教育应有的温度与深度。(刘少华)

https://www.news.cn/comments/20250901/1781b6e5015e4e06828ab0a37e52f085/c.html

编辑:王月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