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益言堂
电话手表在校需规范而非禁止
2025-09-01 14:56:56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有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电话手表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会造成负面影响,建议教育局禁止中小学生带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到学校。

家长的忧心,可以理解。一块“手机化”的电话手表,从视频通话到社交娱乐,多种功能傍身,可下载的App多达数十款,的确容易令孩子沉迷其中,甚至成为部分学生攀比炫耀的“新道具”。正因如此,一些家长隔空“喊话”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出台一些禁令,从源头阻断电话手表“进校园”。

但我们不能忽视,电话手表也在许多场景中扮演着“安全守护者”的角色。比如,实时定位、紧急呼叫、即时联络,这些功能为不少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提供了安全保障。其实,管理和引导比“一禁了之”更加契合家长的普遍期待。完全“一禁了之”,看似干脆,实则可能切断了亲子之间必要的安全连接。

事实上,教育部早已明确“有限带入校园、禁止进课堂”的手机管理原则,其核心正是“分类管理、疏堵结合”,既维护校园秩序,也尊重实际需求。落实该政策的关键,在于家校之间各尽其责、协同配合,而不是彼此推诿、相互“甩锅”,或依赖政策单向“出手”。

教育主管部门要细化校园智能终端产品管理指引,督导学校落实统一保管、分类管理,避免放任失管或一刀切禁止。家长则应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与孩子共同制定和遵守电话手表的“使用公约”。

电话手表终究只是一件工具。它的利与弊,关键取决于我们是否善用。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达成共识、同向而行,才能让科技产品真正为成长护航,而不是变成伤害孩子的“电子利刃”。 (丹图)

https://www.news.cn/comments/20250829/274515c6927c47139154a34ccc5078e1/c.html

编辑:王月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