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偊(中)和科乐维老师们集体备课。和宁茜 摄
在怒江大峡谷深处,有这样一位追梦者,他放弃城市的繁华,扎根家乡,以科技为笔,以教育为墨,用“科技+公益”的模式,为边疆孩子勾勒出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画卷。他就是怒江乐创悦教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乔偊。
初见乔偊,他正专注地坐在办公室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飞速跳动,为下一节编程课调试案例、精心备课。这位从怒江走出去又回归的年轻人,眼神中透着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执着。
“第一次在广州看到孩子们玩乐高、学编程时,我就被深深震撼了。”回忆起创业初衷,乔偊的眼神依然闪烁着当年的热情。还在读大学的他在广州参加公益活动时发现,当地孩子的科技教育水平远超自己的家乡。“我当时就想,如果能把这些教育模式带回怒江,对家乡的小朋友来说,一定是莫大的福利。”
这个发现像一颗种子,在乔偊心中生根发芽。毕业后,乔偊毅然决然回到怒江创业,立志填补怒江州青少年科技教育与体适能培训的空白。2019年,乔偊贷款加盟了北京科乐维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办怒江乐创悦教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科乐维成为怒江六库首家教育科技领域的新型教育机构,专注于为3至17岁孩子提供青少儿编程、乐高、3D打印和创客一体的课程教育。通过引进北京优秀课程,构建完整课程体系,乔偊希望为边疆孩子打开科学探索之门。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刚刚起步的科乐维带来了沉重打击。机构被迫停业半年,资金链濒临断裂,未来似乎被阴霾笼罩。但乔偊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与团队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克时艰。员工们自发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乔偊的梦想。
“疫情防控期间确实非常艰难,大家都很焦虑。但乔老师始终保持乐观,不断鼓励我们,还自掏腰包给我们发放生活补贴,支撑着科乐维。”科乐维老师雷英梅回忆说,“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挺过了难关,我们都希望能和乔老师一起把这份事业坚持下去。”
疫情过后,这种坚守最终迎来了转机。乔偊带领团队迅速调整策略,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科乐维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还进一步拓展了科技培训、儿童体适能等主业。在全新的教学体系下,孩子们的科技素养与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各级竞赛中屡获佳绩。
科乐维学生李王源兴奋地说:“我从小就喜欢乐高,来到科乐维后,我学会了乐高搭建、无人机飞行和编程。2024年我参加了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总决赛,还获得了三等奖!”谈及指导老师乔偊,他难掩敬佩之情:“乔老师是一位有激情,有创造力和耐心的老师。记得备赛时,他每天陪我们练习到深夜,感谢乔老师的引导和教育,我会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荣誉。”
在乔偊心中,科技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城市,更要走进大山深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科技的魅力。“我见过城市孩子眼中对科技探索的兴奋,也见过怒江孩子面对新奇教具时同样炽热的眼神。”乔偊说,“他们不该因为地域的限制,就失去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他坚信,科技教育是帮助边疆孩子打破认知边界、获得改变命运能力的关键钥匙,而公益则是让这把钥匙触达每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
于是,他将公益服务融入事业核心,带领团队深入泸水市及各乡镇学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五防安全教育”等公益活动。截至目前,这些公益活动已累计举办百余场,惠及7000余人次。2022年,乔偊接管泸水市红木棉青少年社会事务公益服务中心;2023年,承接浦东怒江青年服务站,并联合科协、共青团等单位组织“跨越千里赴湘江,怒江少年忆伟人”红色研学、“航天科技探秘”等活动,让边疆孩子们有机会走出大山,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厚植爱国情怀。
除了送课下乡,乔偊深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十分关注亲子关系与传统文化传承。每逢端午、元宵等传统节日,科乐维都会组织亲子包粽子、做汤圆等活动。
“乔老师不仅专业能力强,还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每次课程后,他都会主动和我们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心理变化,让我们非常放心。”科乐维学生家长王雪梅说,“科乐维开展的亲子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1年8月,乔偊团队被聘为泸水市第一完全小学校外科技辅导员,在他们的引领下,泸水市第一完全小学科技代表队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云南省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2022年至2025年,蝉联十余项重要奖项。同时,乔偊荣获了2023年怒江州先进科技工作者和优秀教练员等荣誉称号。如今,乔偊团队已与更多学校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实现了双提升。
谈及未来,乔偊目光坚定,充满信心:“未来,我们将与福贡、贡山、兰坪三个县的学校合作,让快乐科普教育覆盖全州。我们还计划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定期进社区、进乡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我相信,只要坚持‘科技+公益’的模式,就一定能实现‘科创之花开遍怒江’的美好愿景。”
乔偊用六年光阴,将“科技+公益”的种子播撒在怒江大地上。从一个人到一支团队,从一间教室到多校合作,从创业困境到硕果累累,他始终坚守初心,不仅教会孩子们编程与创新,更点燃了他们对世界的渴望。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坚守,不仅改变着无数少年的命运,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中最温暖、最有力量的希望之光。
https://www.nujiang.cn/2025/0524/183238.html
编辑:张念茹 审编:益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