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夹河村的一处麦田里,孙飞正蹲下身子同种植户一起查看麦苗长势,讨论防寒措施。
孙飞(右)在田间查看麦苗长势。
37岁的孙飞是夹河村党总支副书记,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扎根乡村的12年间,他勇于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生态农业致富之路,用心用情服务百姓,成为乡亲们的贴心人。近日,孙飞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基层干部”荣誉称号。
孙飞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2006年考上大学后,他实现了父母希望他跳出“农门”的梦想。毕业之初,他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开了一家保洁公司,顺利赚到了“第一桶金”。“偶然在网上看到泰州城市宣传片,我突然就很想家,想回到老家村里干一番事业。”提及当初的决定,孙飞目光坚定。
颁奖现场。
但孙飞口中的“事业”,在父母眼中就是种田,继续面朝黄土,父亲孙庆荣强烈反对。为了打消孙飞的执念,他提出让孙飞试验稻田养殖胡子鲶。父子俩约定,如果失败,孙飞必须立刻回到城市去。之所以选择胡子鲶,是因为孙庆荣曾经尝试过,技术难度大、效果不佳。有经验的老农尚且搞不定,他笃定孙飞更不会成功,“希望用这个方法能让他放弃回乡创业。”
孙飞却答应下来,一头扎进田间。胡子鲶擅长捕捉各类稻虫,养殖期仅有 4 个月,养得好出塘时达 3 斤重,是一个农业好项目。但养得好,谈何容易?孙飞买来大量书籍学习,还在田边搭了个棚子,夜里就睡在田头观察胡子鲶的生活习性,又四处奔波向农业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稻田养殖胡子鲶获得成功。那一年,孙飞的稻田亩均收入达5000元,是普通种植的 4 倍多,父亲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此后的几年,孙飞流转土地办起农场,发展立体种养,逐渐走上生态高效农业之路。
孙飞(中)向乡亲们推广无花果种植技术。
2012年,孙飞被镇党委列为村级后备干部,负责村里的条线工作并兼任村组长。他不仅要创业农村、闯出一番天地,还要担起带领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的责任。他发现,当地村民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传统的粮食种植,种出的大米品质不高,卖不出好价钱,于是决定带着大家发展高效、规模种植业。
毕竟是农业“新兵”,凭什么让老农们信任?孙飞总结一句话:“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孙飞在自己的农场继续筹划稻田养鱼,大力发展“稻鱼共作”等生态立体农业,优质大米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反响。
他的成功,给村里的农户们打开了“新大门”,村民们纷纷找到孙飞取经,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和经验。在他的带动下,仅当年就有10户村民积极转型成立家庭农场,跟着他干起稻田生态种植。后来,孙飞又牵头成立合作社,还拉来优质合作商,对方每年都以高出市场10%—20%的价格收购合作社大米,保证种植户的经济利益。
2022年1月,孙飞到溱潼镇夹河村任党总支副书记。短短两年间,他就成为村民们口中的“好干部”“贴心人”“农业专家”。
“他奔波好些地方帮我找到了工作,我现在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夹河村村民刘宝仁感激地说。原来,孙飞在走访中了解到他的就业需求后,就主动跑到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入驻企业中摸排合适的岗位,又带着用工表来到刘宝仁家,指导他挑选岗位,还带着他看企业,最终刘宝仁成功被聘用。孙飞用这样的方式,为村里七八位村民找到工作,大家都说孙飞靠双腿为老百姓跑来“招聘直通车”。
“他懂的技术多,在他的‘指挥’下,我种的粮食亩产收益全村第一!”夹河村村民陈友余激动地介绍。他之前一直搞水产养殖,看着乡亲们种粮食种得好,前年便也跟着办起了家庭农场。得知他缺乏技术和经验,孙飞主动多次上门,什么时候施肥、怎么植保、田间管理有什么门道……提供了贴心的“保姆式”指导,一路得到“保驾护航”的老陈喜获丰收。
“我将继续做好创业青年带头人和老百姓的服务员,和大家共同建设好和美乡村。”孙飞说道。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240774
审编: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