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天去山石屏村,离开的时候回头一看,发现麻风病患者还望着我。那一刻,我意识到他们有多么需要我。”回忆起1981年初遇“麻风孤岛”时的场景,最近获得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的李桂科,依然无法忘记患者带给自己的触动。
1980年,时年23岁的李桂科通过招考进入洱源县卫生防疫站,1981年开始重点负责山石屏疗养院(麻风院)工作。为了防止传染,洱源县的麻风病患者们把自己隔离在炼铁乡黑潓江畔山坳处的山石屏“麻风院”当中,这里没有公路也没有通电。由于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与偏见,麻风病人走不出去,外面的人不敢进来,“麻风院”成了与世隔绝的“麻风孤岛”。
参加工作之前,李桂科并无照料麻风病患者的经验。他从头学起,一步步学习治疗方法。李桂科给患者们做检查、清洗伤口、给药、复健。经过近十年努力,1990年,疗养院的麻风病人全部治愈了。但是,在“麻风孤岛”工作多年的李桂科深知,难题并不止麻风病本身,还有疾病造成的根深蒂固的歧视与偏见。
从山村中走出的麻风病康复者子女并不会传播麻风病,但外界对麻风病的恐惧让他们遭到众多歧视,生活也受到困扰。此外,麻风病康复者也常常难以摆脱长年病痛带来的心理和容貌创伤。李桂科意识到,要让患者及其家人真正“痊愈”,仅仅努力治好疾病是不够的,还必须想办法改变他们生活的环境。
历时14年,李桂科牵头挖通了可连接外界的路,在黑潓江上架起了人行索道桥。在他的争取下,2004年,村中建成了10千伏线路电力工程。他创办小学,让21名麻风康复者子女得以上学读书。近些年,从这里走出了6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
就这样,昔日的“山石屏麻风院”最终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改名成为山石屏村。“麻风孤岛”一步步变成了居民的“幸福村”。
“我还想帮大家富起来,带领康复者考察生态种植、养殖,学习生产、销售技能。现在村民们养鸡、养猪,在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帮助下种植核桃。我们还在开发公益旅游,探索疗养服务。未来的山石屏村将成为一个康养的地方。”李桂科说。
谈起对未来的期许,李桂科希望社会了解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知识,不再“恐麻”。
“目前治疗麻风病是有特效药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成效也很好。经过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努力,麻风病的危害已经被大大消除了。我们既要科学认识麻风病,也要了解国家和医务工作者为消除麻风病付出的努力。”李桂科说。
在洱源县山石屏村,李桂科建了一座麻风历史博物馆。他说,想要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害怕、歧视与偏见,科普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如今,66岁的李桂科依然奔走在乡村一线,服务麻风病康复者,为山石屏村的致富出谋出力。
(记者孙明源)
https://gy.youth.cn/gywz/202307/t20230723_14668042.htm
编辑:黄琛博 审编: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