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益言堂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携手推动慈善
2023-05-23 08:20:24来源:公益时报

本文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在第二十届(2023)中国慈善榜现场的致辞。

在全党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热潮中,今天与各位爱心人士相聚于此,共同见证慈善行业的高光时刻,携手推动慈善事业迈上新台阶,这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具体行动,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慈善事业。

慈善事业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慈善事业。

党的十九大强调“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明确把慈善作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其纳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响应党的号召,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崇尚、人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氛围,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正是《公益时报》社发布第二十届中国慈善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慈善事业发展需要专业力量的支持。

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随时随地、千差万别、错综复杂。新时代、新形势、新问题,对慈善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专业力量的加入。

专业的社会工作队伍,是新时代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社会工作可以及时、精准、有效地为人民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链接慈善资源,帮助个人、家庭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从根本上提高慈善帮扶的质量和效益。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和专业技术的投入,可以为慈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党中央的重视下,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已达160余万,398所大学设有社会工作专业,已有硕士点183个,博士点22个,已经构建起初、中、高级相衔接的人才梯队。

2023年3月,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为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开辟了广阔前景,社会工作大有可为、未来可期。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相结合,可以为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倡导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慈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力量,还需要在全社会普及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培育慈善意识,营造慈善氛围。

《公益时报》是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的全国性公益慈善行业媒体。倡导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责无旁贷。

2004年,《公益时报》发布“2003年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开始建立慈善家、慈善企业捐赠档案。截至目前,二十届中国慈善榜收录的捐赠数据总和已经超3000亿元。

二十年间,中国慈善榜坚持用数据说话,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等机构间营造慈善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勤劳向善、扶贫济弱、守望相助、睦邻团结的美好品质。

二十年间,中国慈善榜承载了媒体人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深情回忆和执着情感,见证并推动着慈善捐赠与社会财富的同步增长。慈善事业犹如岁月长河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吸引了无数爱心人士驻足其中,流连忘返。

未来,中国慈善榜在数据收集、核实、整理、运用、发布中要继续遵循客观、真实、全面的原则,对数据“能收尽收”,以直观、深入地展现慈善捐赠的发展面貌,更好服务慈善事业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公益时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探索创新,不断改进完善,发挥媒体优势,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renwuguandian/2023/05/23883.html

编辑:肖培  审编:AD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