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工作
社工微访谈 | 2019年上海市优秀社会工作项目专访——和家欢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
2020-04-26 10:35:30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在上海市民政局的支持引导下,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开展本市优秀社会工作项目评选活动,并于2020年国际社会工作日公布了2019年的评选结果。协会独家采访了上海中和社区矫正事务所专业干事田苑,分享和家欢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

上海中和社区矫正事务所(简称:中和所)是经浦东新区民政局批准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是浦东新区司法局。自2011年11月11日成立以来,中和所秉持“平等接纳、助人自助、创新奉献”的理念,聘请具有法律、社会工作、心理学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专职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本,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方法,为浦东新区社区矫正、刑满释放对象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目前中和所服务范围覆盖浦东新区36个街镇,拥有近140名专职社工,其中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约80%。中和所曾获得全国先进民办社工服务机构、5A级社会组织、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和家欢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是在何种背景下成立的?能否和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我们机构从事的是浦东新区36个街镇的社区矫正与刑满释放对象(以下简称“两类对象”)的协助管理与日常帮扶工作,主要是以成年人为服务对象。这些年我们越来越关注两类对象的未成年子女,他们的教育成长环境相较于其他青少年更为特殊,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2016年我们随机挑选出11位未成年子女及其家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发现他们存在一些困境:

(一)家庭经济拮据:这两类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有限,超过4/5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住房简陋;家庭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但开支较大,呈现入不敷出状态。

(二)亲子沟通不畅:这两类对象的未成年子女同其父母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亲子沟通问题。一方面,未成年子女父母缺乏亲子沟通意识,对孩子重管教少倾听,孩子同父母的沟通较少。另一方面,缺乏恰当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在同孩子相处中过于严苛或过于宠溺,为亲子矛盾的激化埋下了隐患。

(三)心理敏感孤寂:这两类对象的未成年子女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个人观点,对人对事均非常敏感、谨慎,较少主动同人交往相处,防御机制较为明显。

(四)朋辈群体缺失:这两类对象的未成年子女性格偏内向,不热衷且不善于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扮演相对被动角色,同龄朋友普遍较少,缺少人际互动机会,朋辈群体支持网络作用微弱。

(五)社会歧视严重:这两类对象的未成年子女因其父母的特殊身份,或直接或间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贴在其父母身上的标签不自觉转移到未成年子女身上,使其经常受到周围人的疏远冷落和议论。

因此,加强对这两类对象未成年子女的关爱,弥补他们心灵上的缺失,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营造正常向上的成长环境,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尤为重要。从2016年起,在上海市爱心帮教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在浦东新区司法局的业务指导下,我们策划了《和家欢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至今顺利开展了近四年。

和家欢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而设计的?

我们在设计项目之初,主要参考了两方面的理论依据,一个是家庭沟通环状模式理论,另一个是亲子沟通理论。

(一)家庭沟通环状模式理论

家庭沟通对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起着重要的促进和维持作用,家庭成员间开放的没有障碍的沟通有益于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开放的亲子沟通可以减少家庭不良事件对青少年的伤害,而亲子沟通的缺乏则可能会为青少年日后的心理行为问题埋下种子。

(二)亲子沟通理论

亲子沟通理论有这样几个基本观点:①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的话,关键是父母怎么说;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父母怎样教育;②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渴望用更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③亲子之间有冲突,孩子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

和家欢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设定了怎样的目标?主要开展了哪些活动?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个案管理、亲子平行活动等专业工作方法帮助存在亲子沟通、家庭教育问题的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及家庭应对挫折,增强沟通能力,改善家庭教育问题,提升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家庭融合。

主要开展的活动以及具体目标包括:

❶ 开展家庭个案跟踪管理,预估并了解服务对象亲子问题和需求,建立服务对象亲子档案,针对性提供亲子个案服务介入,完成亲子个案报告(个案故事),缓解亲子关系,提升亲子沟通能力;

❷ 爱心帮困助学,适当缓解家庭困难对象的经济压力;

❸ 以培养未成年子女兴趣为目标,在暑假期间免费为未成年子女举办爱心艺术兴趣班,激发和培养未成年子女的艺术潜能;

❹ 组织亲子家庭日,以外出学习参观为内容,拓宽未成年子女视野、增长见识、树立高尚理想为目标;

❺ 组织亲子成长营,以平行小组的模式共同完成任务,促进家庭互动和良性沟通,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❻ 通过整个项目的实施,对象家庭对特殊对象(即社区矫正或刑满释放人员)的接纳度、家庭幸福感均有所提高。

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在和家欢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中印象深刻的案例?

关爱子女小文今年十六岁了,一米七十多的个子,白白净净,表面上是一个热情外向的孩子。但只有熟悉小文的人才知道,在小文貌似乐观的外表下,他曾经有过的不快乐童年。

小文的父亲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当时小文只有几个月大,母亲也因此和父亲离异再嫁,他由爷爷、奶奶带大,从小就缺少母爱和父爱,他最忌小朋友骂他是“‘牢监犯’的儿子,亲娘不要他了”等话。由于爷爷奶奶都是征地养老退休,收入微簿,还需要去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因此在小文的童年记忆中,经常是一个人在自卑孤独中度过。在小文十二岁的时候,父亲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被假释提前回了家,但是由于父亲的角色在家庭中常年的缺失,父子之间的沟通并不多,即使在父亲回来后,一度也是关系冷漠。

转折出现在小文预备班的暑假,社工张老师推荐小文家庭参加了“和家欢”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这对于12年来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也从来没有在外面过夜游玩的小文来说太有吸引力了。每次活动小文都积极参加,无论是外出的亲子成长营,还是平时的艺术兴趣班,小文在与他有着相类似的成长环境及遭遇的小伙伴群体里,没有歧视,没有忽视,获得了更多的归属感和关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小文的爸爸也从一开始只是陪同“点个卯”到逐渐投入、融入,与小文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小文连续三年每年都是和家欢的成员,在和家欢项目中他找到了友谊、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重新找回了亲情。

2019年,小文初中毕业了,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文,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浦东的某重点高中,这在他们学校也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小文以一张来之不易的录取通知书,回报了祖父母多年来含辛茹苦的养育,也为多年一蹶不振的家庭带来了一份喜庆,使家庭的每个成员都重燃了希望。小文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社工老师们。每年暑假和家欢项目已经成为了小文暑期生活的一部分,尽管他今后可能因年龄所限参加项目的机会不多了,但他表示如果有需要,他十分愿意作为志愿者再来帮忙。看着小文的转变,我们都感到无比欣慰,这也许就是项目工作的意义所在吧。

和家欢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产生了哪些项目效益?

(一)搭建平台,提高亲子互动沟通力

和家欢项目为家长与子女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暑期兴趣班的亲子陪伴、主题家庭日的亲子游戏、暑期成长营的亲子平行课程等等多种形式,让特殊对象与关爱子女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感情得到进一步提升。活动平均满意度高达97.7分。

(二)树立志向,提高关爱子女自我效能

在关爱子女成长的关键时期,和家欢项目为他们送去了社会的关爱,令这些在特殊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感受到了社会的大爱,同时通过系列团体活动,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了友谊,同样境遇下的同龄人,存在着相类似的烦恼,尽管逆境生长,但不影响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在项目活动期间,社工有意识的引导,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人生挑战。

(三)融入家庭,增强特殊对象归属感

通过项目的各类活动,令服务对象在家人心目中的形象得到了改善,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每一次的积极参与,都使得服务对象的回归之路更为顺畅。特别是针对家长开展的《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亲子平行课程,让家长们意识到,他们并不是配角,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令他们对家庭教育更加重视,从而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四)亲子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在对参与项目的亲子家庭做前后测关系评估后,发现:家长对于亲子沟通的提升能力以及认识有了提高,从原先的平均81分到85分;学生评价亲子沟通及教育模式,从原先的34分提升到39分,项目成效较为明显。

(五)扩大参与面,提升项目社会影响力

为了倡导“反哺社会,我出力”的公益理念,在中和所与企业爱心人士的积极协助下,借着“为了花朵的微笑·援教公益行”活动,关爱子女在暑期所制作的艺术作品被送到了远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乡村小学,作为小学教室的布置物品,表达了上海小朋友的心意。关爱子女不单单是社会公益的受益者,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他们也需要给予,“施比受更有福”,这才是爱的传递,也是公益的价值所在。此外,该项目荣获2018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优秀活动项目。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