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工作
红十字儿童“成长小屋”:一切以呵护儿童青少年健康为中心
2025-06-09 09:41:12来源:重庆市红十字会

“有没有想要参加亲子活动的小朋友和家长呀?今天我们可以一起玩游戏哦。”“妈妈,妈妈,我想参加......”一位小朋友拉着家长的手,兴奋地表达着对亲子活动的期待。最近,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的“成长小屋”里时常发生这样有趣的一幕。

IMG_5695

深受小朋友青睐的“成长小屋”

“来了就不肯走!”这是许多家长对“童萌乐园”的一致评价。“我们是来医院看望病人的,正好路过这个‘童萌乐园’,结果回去的时候,小朋友一看到这里面有哥哥姐姐,就说要在这里玩一会,结果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有家长无奈笑了笑。

除了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童萌乐园”以外,医院还有一处“好地方”:“益童体验馆”。“童萌乐园”和“益童体验馆”两个公益空间,组成了我市首个红十字儿童“成长小屋”。作为重庆市儿童医疗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联合打造的“成长小屋”,自2025年5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小屋不仅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也得到了小朋友们和家长的一致点赞。

IMG_5744

“我们家小孩因为生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看着孩子每天被病痛折磨的样子,我们作为家长的心里真是不好受。”有家长动情地说:“但没想到在这里,孩子能读到喜欢的书,还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有了一个温暖的‘小天地’。现在看着孩子暂时忘记病痛,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们心里也有了一丝慰藉。”

在“成长小屋”里没有“小病人”,只有被彩虹“拥抱”的孩子。通过丰富的阅读活动和社交互动,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乐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真正实现了“益童成长”的理念。

“当在病房里待着无聊的时候,我们就带着小朋友到这里来看看书,小朋友很喜欢这里!”一位家长感慨道:“而且还有社工志愿者给我们科普健康知识,孩子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受益匪浅。”

好玩的益智玩具、有趣的亲子游戏、温馨的阅读角,还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几乎每一样都让来到这里的小患者们“流连忘返”。这个红十字儿童“成长小屋”,通过设计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特色科室辅助配套设施,拓展生长发育诊疗分区,为小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辅助咨询服务,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多举措关爱病患儿童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此次,儿基会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打造“成长小屋”,是儿基会设立“益童成长”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益童成长”项目正式启航。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儿基会将通过医疗救助、生长发育健康科普宣传教育、校园监测干预、基层医师培训以及建设成长小屋等多元化手段,为那些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提供全面资助。同时,儿基会还携手媒体和医院,共同普及儿童健康知识,助力孩子们茁壮成长。

具体来讲,除了已经建成的“成长小屋”以外,在医疗救助方面,项目将主要救助0-18岁生长发育异常的贫困儿童,并对相关资料审核通过的儿童进行5000-10000元/人的资金资助。

在生长发育健康科普宣传教育方面,项目通过电视台官媒大众科普、医护科普、健康中国行、校园和社区科普、义诊及帮扶等形式,开展科普教育,针对广大家长传播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知识。

在校园监测干预方面,项目将组织医学专家进校园,为在校学生开展生长发育监测、评估及干预指导,确保儿童青少年成长发育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

在基层医师培训方面,项目围绕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领域及罕见病小胖威利综合征领域,通过集中培训、专家下基层医疗帮扶培训等形式开展项目,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校医、园医、健康老师开展生长发育的相关培训。

每一份关爱都是孩子们成长的阳光,每一次援助都是他们前行的力量。作为重庆市红十字会主管、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4A级基金会,儿基会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助病患儿童、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宗旨,聚焦救助18岁以下经济困难家庭大病儿童,通过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大病儿童救助项目、市政府专项大病儿童救助项目、“益童呼吸”黄雪仪儿童呼吸公益项目等公益项目,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更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

“呵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既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也不是一门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未来,儿基会将继续深化多维度援助,联动更多社会力量,筑牢儿童健康防线,助力每一个孩子绽放生命光彩。

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380573728926527489/web/content_1380573728926527489.html

编辑:章念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