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工作
湖北荆州:实施40个项目,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2025-05-08 10:52:00来源: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中国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湖北荆州实施40个项目,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聚焦荆州社会工作成效。

以下是全文:

今年以来,湖北省荆州市委、市政府专项支持300万元、启动实施40个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引入社工专业力量和志愿服务组织,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切实解决群众困难、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探索党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实施项目的路径。

科学规划,分层分类设置项目

在广泛征求职能部门、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意见基础上,荆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将项目分为示范、常规2大类12小类共40个项目,项目规划注重“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基层治理。设置城乡治理创新项目,引导承接机构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办法,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二是聚焦特殊群体。设置城市新就业群体关爱、计生特殊群体关爱、精神障碍康复等项目,开展关爱帮扶活动,积极解决群众困难,传递党委和政府温暖。

三是聚焦专业领域。设置驻校社工、医务社工、社区矫正等项目,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开展社区健康知识普及,促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江陵县微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开展“周末学堂”爱心托管班

四是聚焦重点任务。设置自选特色项目,围绕建设洪湖流域党建示范区重点任务,发挥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的优势,推动社会工作融入发展大局。

党委统筹,构建多方协同工作格局

荆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加强系统谋划,形成“社会工作部统筹、职能部门协同、专业力量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协同民政、司法、卫健、教育等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商需求、共享资源、共督进程,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指导和业务支持,形成实施项目合力。

二是联动专业力量。依托长江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科优势,开展项目调研、实务研究和品牌培育。发挥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作用,推进医疗资源下沉社区,打通“医院-社区”诊疗服务闭环。借助品牌新闻栏目“江汉风”,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提升社会知晓率、参与率。

荆州市中心医院医务社工服务老年患者

三是促进融合发展。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项目承接单位以专业社工机构为主,同时引入志愿服务组织;在专业社工机构承接的项目中注重培养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服务组织承接的项目中注重引入专业社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发展态势。

四级联动,打造一贯到底工作体系

在专业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实施项目过程中,荆州市着力构建“市级统筹、县级指导、街(镇)协助、社区支持”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

一是市级统筹。荆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精心谋划、聘请督导、规范流程、发布项目,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实现服务需求、专业资源、项目信息的互联互通。

二是县级指导。县(市、区)委社会工作部落实属地原则,结合本地社会治理特点和群众需求,建立健全项目指导机制,因地制宜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协调县域资源,为项目开展提供帮助。

三是街(镇)协助。街道(乡镇)协调辖区资源、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协助项目实施主体开展项目宣传动员、场地协调、人员组织等工作。

四是社区支持。社区(村)建立群众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动态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发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居民骨干,配合专业社工机构开展服务活动;挖掘社区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创新与整合,打造社区治理特色品牌。

公安县辣妈酷爸爱心联盟志愿者在幼儿园开展防溺水宣传

规范管理,引入专业力量全程督导

引入省内优秀评估督导机构,组建评审评估团队,实行“准入评审、专业培训、分组跟进、重点督导、中期评估、结项验收、奖励优秀、总结推介”的全程督导,推动项目专业化、规范化实施。

一是组织项目评审。从88个申报项目中评选40个项目,并指导项目承接机构完善《项目计划书》,从操作流程、服务成效、机制建立、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评审指导。

二是开展专业培训。依托荆州市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学院培训阵地,邀请省社工人才专家库专家、省主管部门处室相关负责人等集中授课,讲授项目管理、实务技能等专业课程,提升项目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综合管理。组建督导团队,分5组跟进40个项目,建立“一对一”项目督导责任制,通过定期督导会议、个案研讨等方式,指导项目规范执行;制定项目管理标准化流程手册,规范服务档案管理、财务审计、风险防控等环节,确保项目运营合规有序;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督导交流平台,实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疑难问题。

多元投入,健全项目资金保障体系

探索构建“市级财政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多级配套协同”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

一是市级主导。荆州市委、市政府列支300万专项资金,通过竞争性分配、项目化运作方式支持项目实施,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评估,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放、高效利用。

二是社会参与。深化与荆州市慈善总会合作,建立常态化社会筹资机制,成立“荆小爱”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基金,号召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社会人士捐款捐物。

荆州市紫薇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外卖骑手互相检查防寒保暖、安全防护措施

三是配套支持。探索县、街(镇)、社区(村)三级资金配套办法,围绕涉及面广、创新性强、预期效果好的项目,鼓励县、街(镇)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指导项目落地社区充分发挥基层资源整合优势,通过设立社区微基金、开展公益众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推动社会服务深入开展、常态长效。

http://news.jznews.com.cn/system/2025/05/08/030102542.shtml

编辑:张念茹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