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 通讯员 侯琳)近年来,湖南常德民政系统创新推动“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模式,有序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发展,不仅提高了城市的温度,营造了浓厚的公益氛围,更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互助养老义工联合会的志愿者们每周上门给高龄老人代购生活必需品;聚爱公益家园的志愿者们定期开展清理沅江道边游人扔下的垃圾;武陵区姚跃林工作室的志愿者奔波行走在大小社区,出面调解邻里矛盾,为和谐社区作出努力;市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和志愿者们开设的“七彩课堂”陪伴小朋友们无忧成长……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目前全市有各类社会组织超过3000家,活跃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破解着各类社会治理难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动常德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
来自武陵区聚宝戒毒康复服务中心的阳光禁毒志愿者,是一支由已成功戒毒的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曾因染上毒品而误入歧途,现在却是一群公益“热心人”,经常结伴开展志愿服务。平常,他们会主动为求助的戒毒回归人员开展戒毒辅导,鼓励他们戒毒。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们则坚持每天准时到街道、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入户宣传和排查,得到当地群众频频好评。
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长年缺乏父母关爱,与祖辈沟通存在代沟,容易造成监护缺失。常德市恒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和志愿者们,在全市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情寄留守、爱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系列主题活动,给孩子们开展“五防”安全教育,学习防性侵、防意外、防拐骗等知识,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被当地人称为“红马甲”的临澧县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多年来活跃在爱心助学、救孤助残、扶贫济困、赈灾救援、抗击疫情、公益环保、社会服务等各类公益事业一线。开展的品牌公益服务项目“逆风飞翔·事实孤儿结对计划”,资助事实孤儿101名,发放爱心助学款208190元,基本实现了全县事实孤儿关爱全覆盖。与此同时,协会还在关爱全县散居孤寡老人、推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社会治理等方面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建了多高的楼,修了多宽的路,而在于生活在这座城的人们,能感受到的“城市温度”。常德市广大社会组织勇担公益重任,成为该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让城市温度直抵人心,为建设“文明常德”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动全市形成了“人人创建文明、人人共享文明”的生动局面。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