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咳一咳,医生抖三抖,取一次咽拭子倒下一个人。”这是非典时期大家对咽拭子采集风险高的评价。3月6日晚,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做出舱前的最后检查。他张大嘴,咽拭子采集员雷乐莺将压舌板伸进其口腔压住舌头,嘱咐患者咳嗽一下,然后她迅速用消毒长棉签从其咽部成功采样,动作一气呵成。
完成这项工作的雷乐莺,来自福建,担任咽拭子采集组组长,每天要重复这样的动作70余次,最高峰时超过百次,10天来带领团队为千余位患者完成核酸咽拭子采集。
咽拭子采集者需要直接面对人的气道,将棉签近距离伸进患者咽喉,擦拭咽后壁或扁桃体,甚至更深部位。操作过程中,患者会对采集人员哈气,意味着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棉签擦拭咽喉产生的不适还会引起患者干呕、咳嗽、飞沫四溅,产生带病毒的高速气流飞沫,这对于近距离采集的医护人员是种更大的威胁。
虽然危险,雷乐莺仍旧非常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受检者,因为她知道咽拭子采集者最怕的是采不好导致阳性病例漏诊。一旦漏诊,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还会造成更大范围的疫情传播。
就在今天,3月8日中午12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宣布休舱,雷乐莺得以有时间和年仅1岁的孩子视频。她说她很想念孩子,方舱封舱,让她看到了疫情结束的希望,她期盼早日回家。(通讯员 高翔 本报赴武汉特派记者 董长喜 张健)
来源:生命时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