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校公益
中南大学麓园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四十余载科技志愿路,点亮科学之光
2025-06-10 09:12:19来源:中国科普网

科普时报记者 王文洁

在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活跃着一支用科技力量服务社会的青年队伍——麓园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从1981年成立至今,这支队伍已走过四十多个年头,现有600多名注册科技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8万小时,是科技志愿服务领域的优秀代表。

\

图为麓园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在开展志愿服务。麓园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供图

服务站的生命力源于其鲜明的“科技”特色。他们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融入志愿服务的方方面面,打造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出彩青春梦”科普星火计划组建了专业科普讲师团。他们一方面把青少年“请进来”,组织大家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体验中心,开展“前沿科学零距离”研学;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把有趣的“趣味科学进课堂”活动带到湖南长沙、湘潭以及广西桂林等地的社区和中小学。

为了更扎实地普及科学,服务站投入20多万元,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兰亭实验小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地建起了“科学驿站”科普教育基地。这些基地配备了丰富的科普展品,每周都有志愿者提供讲解,已累计服务2000多人次,成为点亮周边居民和青少年科学梦想的窗口。

服务站对科技志愿服务的坚持体现在时间的长度上。“大手拉小手”助学扶志计划始于1994年的“爱心家教”,风雨无阻地坚持了整整30年。每年,志愿者们与80个家庭结对,每周提供1-2次上门助学服务,持续一年。他们不仅辅导功课,更注重用科普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志向,把“助学扶智”和“科普扶志”结合起来,温暖守护孩子们的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站推出“陪伴暖童心”心灵守护计划,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温暖陪伴,呵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寒暑假期间,“筑梦乡村行”星空支教计划则组织力量深入乡村中学,实施“五育并举特色教学,素体能力多维塑造”的教学方案,致力于提升乡村留守儿童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乡村“绿苗”。

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让麓园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服务范围从校园周边扩展到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10多个省份。他们累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超过5000场,惠及5000多个家庭、上万人次,将科学的种子和志愿的温暖播撒到更广阔的地方。

这份持久的奉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沉甸甸的荣誉。服务站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并被中央文明办三局、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等单位联合授予“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称号。在湖南省,他们获评首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并在省级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多次摘得金、银奖项。服务站还承担了15项省级实践育人课题,出版了记录发展历程的《风华正茂四十年》。

更突出的是其育人成效。四十多年来,服务站累计培养输送了3000多名科普志愿者骨干,涌现出被教育部誉为“新时代雷锋精神体现”“长沙市岗位学雷锋标兵”,以及荣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的杰出团队等先进典型。100多封来自社会各界的感谢信,见证了他们的奉献与成效。团中央志愿者行动中心、共青团湖南省委的领导也多次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展望未来,服务站负责人高佩茹和刘璇表示,这支充满活力的青年队伍将继续立足科技特色,凝聚青春智慧,让科学的火种播撒得更远,让志愿精神代代相传。他们决心在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征程中,持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闪亮篇章。

http://www.kepu.gov.cn/news/2025-06/09/content_352129.html

编辑:章念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