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贡井区民政局、贡井区慈善协会依托省级慈善社区(村)试点项目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联合成都高新区大熊猫社工深挖资源,深耕善壤,在青杠林社区、胜利路社区、重滩村3个试点村社区联合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慈善工作室依次成立“大学生公益慈善服务岗”,输送公益慈善服务人才和力量。贡井区民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丁勇忠,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团委副书记徐文婷,以及各试点村社区党委(党支部)书记就试点工作情况和相关共建事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相互签订了共建协议书。
![]() |
据了解。青杠林社区围绕“慈善+老幼关爱”服务重点,实施“益伴桑榆”为老关爱和“青苗善育”儿童关爱2类服务项目。胜利路社区围绕“慈善+文化”服务重点,实施“艺术+”“传承+”“手艺+”3类服务项目。重滩村围绕“慈善+乡村振兴”服务重点,实施“荷颜悦色”乡旅研学和“荷家欢乐”老幼关爱2类项目。
探索“慈善+志愿服务”重点,联动“居民+高校+社区”三种力量,围绕“凝聚慈善力量、壮大慈善队伍、开展慈善服务、营造慈善氛围、传播慈善文化”等内容,双向奔赴、互惠互利、共建共享。政府引导、社区主导、社会支持、居民参与,高校慈善工作室和社区大学生公益慈善服务岗的建立无疑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慈善工作方式的大胆尝试,在村社区服务力量中注入了年轻血液和专业知识,将慈善服务本土化、专业化、持续化,逐渐形成可复制粘贴的贡井慈善做法。
http://local.newssc.org/system/20250103/003565250.htm
编辑:陈莫楠 审编:益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