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陕西西安:文艺志愿服务让非遗“活”起来
2025-08-05 14:40:44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安7月30日电 暑期以来,各地博物馆、文化馆持续火热,在公共文化场所“文化纳凉”已成为市民游客的消暑新风尚。在陕西省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大楼内的非遗博物馆展厅,秦腔脸谱、剪纸、漆画等传统艺术精品静静陈列,参观群众络绎不绝。其中,一批色彩浓烈、造型生动的泥塑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鱼化泥叫叫’,2013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文艺志愿团队成员杨帆介绍,这种传统的泥塑手工哨子源于西安鱼化寨地区,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然而,这项技艺曾一度面临无人问津的困境。

鱼化泥叫叫。新华社 发

如今,在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搭建的平台上,文艺志愿服务正在激活古老非遗的生命力。非遗传承人杨帆走出了传统作坊,将“鱼化泥叫叫”的哨音吹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一次由群众艺术馆组织的研学活动中,杨帆成了孩子们的非遗老师。他带来陶泥和简易工具,现场演示如何制作泥叫叫。从揉制泥土、压入模具、打通哨孔,到一笔笔上色,他耐心讲解着每个步骤,并鼓励孩子们动手尝试。

“有的孩子第一次亲手捏出能吹响的‘泥叫叫’时,他们眼睛都亮了!”杨帆说,非遗传承不能只靠博物馆陈列,而是要让人亲手触摸、体验,文化才能活起来。

“让社会力量,特别是像杨帆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文艺志愿者深度参与进来,是我们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非遗‘活’起来的重要途径。”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白利群介绍,馆方不仅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演和教学平台,还积极协助传承人对接资源,探索非遗产品的市场化路径。

多年来,西安文艺志愿服务的触角,已从非遗传承延伸到了更广阔的艺术惠民领域。青年相声演员姬攀是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文艺志愿团队的骨干成员。加入志愿团队三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西安周边的城镇乡村,为基层群众带去欢乐与温暖。他感慨道:“在广场上为乡亲们表演,他们的笑容和支持,就是我们坚持的最大意义。”

据了解,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自2008年启动“文化进万家,惠民在行动”志愿服务项目以来,持续整合文艺院团、行业协会、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多元社会力量,形成了一支扎根基层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开展各类惠民演出及文化活动800余场,线下服务惠及群众超过100万人次。(邹竞一 张逸雯)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7361282285674263860&item_id=17361282285674263860

编辑:王月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