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湖北枣阳:“四措并举”力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04-12 09:47:58来源:中国扶贫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枣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襄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件精神,把握新形式、探索新方法、明确新任务,打出系列组合拳,全力开启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征程。

建强致贫返贫监测,“斩”致贫返贫之根

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水平,在探索建立防贫预警监测机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通知》,建立“三张清单”,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不稳定脱贫户返贫风险和边缘户致贫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易致贫返贫风险清单;对有劳动能力的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户产业、就业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强化稳定增收措施,建立产业就业帮扶清单;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进行全面排查,强化后续帮扶措施,建立后续扶持清单。截至3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9375人,其中省外务工3906人,省内县外务工1604人,县内务工3865人,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全部实现务工就业。

建立防贫保险,兜牢防贫底线。鹿头镇白庙村脱贫户杨兵,2018年申请小额信贷投入青蛙养殖,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青蛙的正常销售,亏损10余万元,即将面临返贫风险。该市及时启动“防贫保”救助政策,通过个人申请、村两委评议、公示程序后,经入户调查、测算亏损,杨兵成为全市首例“防贫保”救助对象,获赔“防贫保”救助金3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共接到理赔申请99笔,已调查核实理赔33笔,发放救助金35.7万元,其中产业救助17笔,发放救助金25.2万元,因病救助14笔,发放救助金10.5万元。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享”幸福家园之美

该市聚焦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用足用好20亿元专项资金,分步骤推进美丽乡村“两基”(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建设。在年度建设时序上,2019年完成101个省级示范村、整治村的建设任务;2020年完成228个村,2021年计划完成227个村,三年实现全市556个村全覆盖。在建设内容时序上,突出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乡村道路、村庄绿化和亮化等14项重点任务,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硬件后软件、先循环后整体的思路,梯次推进,避免重复建设。比如在农村“厕所革命”推进上,市政府一次性筹集专项债券1.19亿元,原本三年的任务在两年内全部建成,有效破解了农村粪污处理难题。南城办事处中陈岗村探索的“三二一”(‘三水’分流、两级处理、一片湿地)治理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作为全国九种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第一位在全国推广。在点线面空间布局上,按照“点面结合、以线穿珠、循环示范”的思路,逐步形成镇域扩点连线,打造小循环;市级扩线成片,打造大循环,力争3年打造77条小循环、11条大循环,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打牢基础,逐步形成全覆盖。

吴店镇西行3公里,进入西赵湖村的沥青道路一直被花朵簇拥着,村民房前屋后都有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扮靓村容村貌。据悉,全村累计建设“小三园”150多处,沿村道路种植国槐、樱花、楠树等树种1.2万株,白墙灰瓦、绿树红花相映成趣。

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夯”农业质量之基

印发《枣阳市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发展一镇一业、一镇多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全市形成粮食、林果、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稻虾种养、蔬菜、休闲旅游以及电商物流八大产业集群,全市累计发展优质桃35万亩、油茶13万亩、中药材3万亩、虾稻共作4万亩、规模养殖场2900多个,培植合作社、家庭农场3100多家……成功创建湖北省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粮食产量连续12年站稳120万吨台阶,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放心粮油品牌5个、“两品一标”产品64个,“枣阳皇桃”荣获全省地理标志金奖。

在王城镇,资山翁桥乡村田园综合体以“美丽、生态、和谐、宜居、共生”为目标,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流转田地100余亩,二次承包山场300余亩,发展有机蔬菜、瓜果采摘、生态养殖、自然垂钓。由武汉市餐饮协会、武汉枣阳商会等牵线搭桥,发展高端订单农业,让绿色蔬菜直供城市餐桌。

在巩固壮大第一产业的同时,该市下大力气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的68家襄阳市级以上种养类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优质绿色、生态友好、节本增效品种技术,带动全市优质农产品提质增效。

深入开展“留雁行动”,“解”招才引智之难

针对乡村振兴中农村人才短缺、发展思路缺乏、村集体发展后劲不足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实施“帝乡英才雁归计划”,将招才引智的重点放在枣阳籍在外优秀人才上,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鼓励、引导、服务在外乡贤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每逢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时,以镇村党组织为主导,加强与在外乡贤的沟通联系,传递乡音,介绍家乡发展新变化,3000余份包含家乡深情的乡书通过QQ、微信、短信等多种渠道搭建起了在外乡贤游子和家乡故土的连心桥。该市共聘请150多名企业家担任村第一书记或名誉村长,吸引1500多位乡贤能人回乡创业投资,累计投入3亿余元,用于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全市各镇(办、区)已累计建立乡贤会、教育事业促进会、发展智囊团、扶贫帮扶队等大小组织187个,汇聚乡贤能人1560名,返乡归来的“大雁”已成为家乡领飞的“头雁”。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