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做好“牛文章” 牛年“发牛财”
2021-02-20 14:30:01来源:农民日报

逛牛场,算牛账,喜气洋洋迎牛年。春节前夕,记者走进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肉牛养殖园,从二楼顶层望去,远处牛儿们沐浴着阳光,在宽敞、干净的园里吃草、撒欢,“哞哞”叫声此起彼伏。

“看牛生活得多舒服!”银川市金马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玉礼说。过去,他的养殖场在兴庆区大新镇新水桥村,养殖户都是各养自家牛,规模形不成“气候”,技术比较落后。“以前我们养殖的地方小,牛粪堆积很难及时清除。清理了农民嫌臭,不清理牛又嫌臭,真是两头难。”回忆起去年连续下了7天的大雨,马玉礼仍然痛惜不已,“养殖场的雨一时排不出去,牛在狭小潮湿的环境中染病而死,15头牛就这样损失掉了,20万元一下子没了。”

如今,牛儿们搬进了新家,这里空气新鲜、空间干燥、饲养密度小,是牛儿们理想的生活家园。马玉礼介绍,住进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后,牛儿的成活率从85%上升至95%;出栏时间从24个月缩短为20个月;以前220头牛需要3个人喂养,现在430头牛一个人就能喂养。综合下来,平均每头牛能增效2000元。

在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牧场,远远传来响亮的牛叫声。放眼望去,牛棚排列整齐,颇具规模。记者问及过去一年养殖场最大的变化,场长贺斌成给出了答案:牛群结构调整。

“近两年宁夏市场上的育成公牛,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相较于去年,今年同等体重的育成公牛上涨了3000元至4000元。”贺斌成说,高额的购牛成本让企业效益流失,再加上现在肉牛的饲料成本也在逐年上涨,从长远看,通过养殖母牛发展自繁自育,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购入了价格相对较低、耐受性强的新疆褐牛。经过牛群结构调整,母牛达到3000头,有2000头新疆褐牛,牛群公母比从6.5∶3.5转变为3∶7,预计今年能产2500头。”贺斌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购牛资金花了2000万元,今年母牛整体购入成本能减少500万元,但总的经济效益会提升10%至15%。

在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牧场,场长姜武把记者带到了红安格斯牛牛舍。只见毛色棕红的红安格斯牛们正卧在地上午休,一头小牛慢悠悠地四处晃荡,时而低头吃草,时而远处张望。

姜武告诉记者,改良的红安格斯牛是通过红安格斯牛冻精与当地黄牛杂交改良三代以上而成的。未改良前,牛的出栏体重在400公斤至500公斤;改良后,牛的体重能达到700公斤至800公斤,每头牛的效益提高7000元至8000元,“新的一年,公司将继续做好肉牛技术改良工作,从源头上提供高品质种牛。”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宁夏肉牛饲养量192万头,同比增长13.6%,其中,存栏120万头,增长23.7%;出栏72万头;牛肉每公斤77.9元,同比上涨11.2%。新的一年,宁夏将通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规模化经营、强化技术支撑、加强金融保险支持、推进种养结合促进农民牛年增收,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