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安徽含山:泥土“生金”带动一方脱贫致富
2020-10-28 09:40:01来源:中国扶贫网

QQ截图20201027143822.jpg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仙踪镇骆集村北下自然村,金色的田野中,两台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今年水稻收成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10月23日,含山县仙踪镇在文家庭农场负责人夏在文告诉笔者,今年农场的可以收获120万斤优质水稻。

今年48岁的夏在文过去一直在含山县仙踪镇农村从事养殖业。2013年,夏在文在仙踪镇骆集村流转了973亩土地发展农业。近年来,他不断摸索,走出一条种、产、销良性生态循环之路,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我们农村建有15亩的育秧工厂,有4台烘干机和一条日产25吨的大米生产线。”夏在文说,2016年申请注册了含山县仙踪镇在文家庭农场后,发展越来越好。农场有优质大米、林下土鸡、稻田鸭、菜籽油和蛋类等土特产。几年来,农场购置了各种大中小型配套农业机械50余台套。农场先后注册了“任家湖”牌大米、“仙踪文凤”牌土特产,现在正在申报“任家湖”牌绿色大米认证。农场还被评定为省级示范农场。

QQ截图20201027143758.jpg

在在文家庭农场里,里桥自然村的徐建保和陈自发正在对生产出来的大米进行真空包装。他们一天的工资是120元,在家门口上班,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到家。据了解,附近村民和贫困户有10多人在农村做事,少的一年2万多元,多的一年有4万多元。“我在农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好着呢!”黄村60岁的贫困户刘和元说。

在文家庭农场今年还养了2000只鸭子,通过“稻田+养殖”模式,养鸭子解决稻田里有机水稻种植的杂草和病虫害问题。“稻子收割了,鸭子也长大了。目前农场的鸭子已开始卖了,已卖出400多只。”

夏在文告诉笔者,农场还吸纳100万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每年带动2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下一步,农场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粉丝等特色农产品。带动更多贫困户和村民务工,增加收入。”

“让泥土‘生金’来带动一方脱贫致富。仙踪镇在文家庭农场不光带动村民和贫困户务工来增加收入,还带动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助力脱贫攻坚。”仙踪镇骆集村党总支书记钟泉介绍说,骆集村是含山县15个贫困村之一,村里注重土地流转,让大户和家庭农场来承包土地。目前,村里的4200多亩土地,已经有92%的土地流转给大户承包经营。像夏在文这样的家庭农场村里发展有7、8家,村民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租金,还可以通过务工来拿工资,走上致富路。(作者单位安徽省含山县委宣传部)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