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黑龙江林口县林口镇:产业带上党旗红 精准扶贫有成效
2020-10-13 11:04:27来源:科技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伟大战役。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在黑龙江牡丹江市林口县林口镇,镇党委深入实施“党建筑基”战略,创新开展“产业带上党旗红”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以党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套种中草药让荒山变“聚宝盆”

来到牡丹江市林口县林口镇六合村,记者发现了乡亲们的菜园子不种植大葱、茄子、豆角,却种植起了一垄垄道地药材,一排排松树苗套种的中药材特别引人注目。

“以前,我家里的收入有限,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建起了中药材基地,我在这里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收入稳定,家里一天天好起来,彻底甩掉了‘穷帽子’。”正在劳作的村民向记者表示,现在颠茄苗是紧俏物,家家户户都争着抢,不为别的,就为甩掉穷帽子!

林口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荣辰向记者介绍,结合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林口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并着眼短期脱贫和长远发展,鼓励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加工。截至目前,林口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打造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北药产业链,倾力建设“黑龙江省中药材基地示范县”,通过发展北药种植产业,撑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不同于4、5年前的2000来亩,现在我们的中药材种植面积都有10万多亩,这其实是村民逐渐认知的一个过程,加上县里的宣传,我们还有科技团队帮助乡亲们解决种植难题,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钱挣到包包里,大家都愿意干。”荣辰笑着说,“不挣钱说啥也不好使啊!”

目前,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科技”的新模式,林口县丰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带动了北药育苗基地10处,发展北药专业村14个,种植专业户1500余户。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2.45万亩。其中,道地药材7.45万亩,食药同源药材沙棘15万亩。预计年销售产值可实现3.2亿元。

小小沙棘果带动数千户增收

走进在牡丹江市林口县镇东村沙棘产业示范园,一颗颗橘黄色的沙棘果在阳光下闪耀光芒,挂满枝头,变成了甜进老百姓心里名副其实的致富果。百姓的好日子得益于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不去打零工了,我现在在家门口务工还能就近照顾家里,日常开销也不用子女倒贴了。靠着沙棘果我们的日子真的甜了!”牡丹江市林口县镇东村村民告诉记者。

林口县林口镇副镇长刘长军望着山坡上200多亩沙棘,心里满是欢喜。刘长军说,“4年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一下雨就受灾。现在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不仅退耕还林,还创新种植模式,大面积种植沙棘,并且套种月见草、蒲公英等中药材,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目前,林口县已成立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3家,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引领辐射周边1000多户农户发展冬果沙棘种植面积10万余亩,5年内将超过30万亩,现已进入盛果期的沙棘近2000亩。

“沙棘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发展的前景非常好,鼓了老百姓腰包,老百姓种植的兴趣自然就高。”刘长军表示,合作社共带动了213人种植,现在每亩的产量能达到1500斤,管理好能达到2000斤,亩效益能达到7000到8000元左右。不仅如此,这枚小小的沙棘果还走出了国门,刘长军告诉记者,“现在每年出口境外的沙棘鲜果能达到500吨左右。”

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林口镇的沙棘果不简单。下一步,刘长军介绍,林口将建设集生态、旅游、产业于一体的沙棘小镇,沙棘特色产业将成为林口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林业新业态的抓手与突破口,推动林口生态和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带上党旗红

为何林口镇的产业扶贫工作取得较大成效?这是每一个来到林口镇实地调研后都想知道的答案。

答案在哪里?答案就在党建里。

在林口镇镇北村支部心理健康室内,两位村民刚刚做完心理测试。身为兼职心理健康员的镇北村党支部书记杜英莲向记者介绍道,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广大农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不仅要富了老百姓的腰包,更要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红色文化阵地。

林口镇党委副书记王金玲向记者介绍说,以“党建+”载体创建为牵动,着力打造“产业带上党旗红”党建品牌,纳入林口县30项重点专项任务,以项目化方式抓推进,重点采取“带”上定点、“点”连成带的“双轮”模式,通过支部领办项目、党员带动产业和支部建在带上,实现“产业带上党旗红、映红特色好产业”的生动局面。创建了“休闲农业映党旗”“金土豆带动致富路”“黄芪谷中党旗飘”等党建品牌13个;打造沙棘、北药、马铃薯、红树莓等农业产业党建示范带11条,涵盖16个村级党建示范点,辐射带动62个行政村,优化产业结构60万亩,参与农户3.2万户,带动贫困户440余户。

近年来林口镇党委规划出以兴华科技示范园区、“我有一分田”镇东沙棘采摘、百亩芍药基地为代表的沿鸡讷公路产业示范带;以镇西村有机蔬菜采摘、红升村休闲垂钓、阜隆蔬菜大棚、镇北村反季山野菜、友谊村果蔬采摘为代表的沿鲇鱼河精品果蔬种植走廊;以七星村御丰葡萄园、红旗大地草莓采摘为代表的远郊田园综合体验区。

为打好脱贫攻坚最后收尾硬仗。林口镇党委、政府还落实了小浆果种植、平贝种植、红树莓种植、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项目,项目分红全部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年均分红4000元左右。连续两年为贫困户购买了平贝种子及鹅雏,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目前,我镇25户贫困户60人全部实现脱贫,每户人均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

王金玲向记者表示,这形成了“一带两区一走廊”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合理、市场定位准确的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筑牢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拉动了休闲农业发展的红色引擎,激活了农村发展“一盘棋”。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