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微型博物馆焕新升级!学而思续写乡村教育公益新篇章
2025-05-28 10:56:11来源:今报在线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学而思联合启动“给孩子100座博物馆”公益项目二期,同时开启“北京大学基层中小学博物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研修班”,这场意义非凡的公益行动,将让更多微型博物馆扎根乡村。

在“给孩子 100 座博物馆”公益首期项目中,学而思向全国偏远山区、中西部地区的近百所学校捐赠的“微型博物馆”,成为了孩子们“家门口的科学探索阵地”。这些体系化的教具盒子涵盖自然、科技、文史等主题,丰富的藏品激发着孩子们的求知欲。

“给孩子 100 座博物馆” 公益项目一年来已落地全国多省市小学

在该公益项目的推动下,一些乡村学校的科学教育有了新抓手、新亮点。河南省嵩县鹤鸣小学党支部书记程小飞老师,全程主导“微型博物馆”的申请、布展及科技节组织等工作,并且主动担任博物讲解员。借助“微型博物馆”里的“古代铜车马模型”,为孩子们生动讲解古代车马制度,点燃了他们对科学和文化的探索热情。

尽管一期项目成果斐然,但乡村科学教育依旧面临教具落后、师资不足的困境。项目二期聚焦痛点,全面升级,构建起“硬件支持+师资培养+成果孵化”的科学教育生态链。

在延续捐赠“微型博物馆”的基础上,同步启动的“北京大学基层中小学博物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研修班”,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学而思博物联合开发,为期2日的课程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博物馆课程理念设计、校本课程开发及微型博物馆运营管理等核心技能,旨在为乡村科学教育培育专业师资力量。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传杰剖析科学教育现存问题,北大教授贺新强分享打造特色“校本课”经验,特级教师郭志滨讲解文化与课程融合技巧。同时,学而思博物张丹博士、蒙皓博士联合北京大学孟世勇老师、刘超老师,为研修班教师提供校园实践示范课,助力“校内博物馆 + 课后实践”的连贯式教学,多维度助力教师成长。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传杰在研修班授课

从最初捐赠微型博物馆搭建探索阵地,到如今开展研修班培育师资力量,学而思始终步履不停。它们不仅是教具的集合,更会成为打开乡村孩子科学视野的钥匙,带领孩子们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知识的无穷奥秘。

https://digi.china.com/articles/20250528/202505281678585.html

编辑:张念茹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