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以文化软实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2025-04-14 08:46:15来源:新华社江西频道

2023年8月,江西文演集团青年干部杜克海同志响应组织号召,奔赴万安县高陂镇高陂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杜克海以“文化振兴”为突破口,将文化帮扶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以文化人,点亮乡村精神之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杜克海深谙文化振兴对乡村发展的深远意义。为此,他充分发挥江西文演集团的文化创作优势,联动省级文艺院团、知名艺术家,为万安量身打造“文化振兴工程”,并邀请全国编剧领军人才熊伟、国家一级指挥钟昕等艺术家实地采风,策划音乐歌舞剧《十八滩号子》,将船工与激流搏斗的壮烈史诗搬上舞台,预计7月底能完成该剧本创作。

此外,为丰富乡村文化供给,杜克海积极举办“戏曲人才研修班”,为10名青年演员量身定制培训计划,邀请省京剧团专家现场授课。同时,发起“文艺轻骑兵”下乡行动,组织省级院团走进田间地头;积极策划以春季“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夏季“童梦奇缘”儿童剧巡演、秋季“丰收歌会”、冬季“乡村春晚”为主题的“四季文化节”,累计开展惠民演出10余场。2024年,邀请专业团队赴高陂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拍摄微电影《绿地》。2025年3月24日晚,微电影《绿地》在田北画村特别放映。

以媒为桥,架起乡村致富之路

挽起裤腿下田捉鱼、攀树摘柚,用质朴语言讲述农产品背后的匠心故事……面对高陂村优质农产品滞销难题,杜克海化身“新农人”,从零开始学习短视频创作,开设“驻村阿杜”自媒体账号,以“小人物奋斗”“乡愁记忆”为主题,拍摄乡村生活纪实短片。

为打开产销新渠道,杜克海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联合村民直播推介“树上鸡”、富硒柚、野蜂蜜等特色产品。为展示乡村新面貌,他主动对接、积极联动“麦子玩转江西”“与江西的100次乡遇”“凡人繁星”“陈长安”等10余名网络知名博主,邀请网络大V探访万安古村、畅游万安美景、体验非遗技艺,通过抖音、视频号的流量带动,让更多人了解万安、了解高陂。

以责为志,扛起乡村振兴担当

一老一小,是乡村最柔软的牵挂。驻村期间,杜克海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创新“党建+公益”模式,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筑起温暖港湾。

针对村里27名留守儿童,杜克海争取资金建成“童心港湾”,配备图书室、美术教室和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科普研学等关心关爱。此外,还牵线3名企业家结对资助8名贫困学子。

村里有许多老人一辈子未拍过正式照片。为此,杜克海联合公益达人“阿呆”发起“老有所忆”摄影行动,先后7次在万安为400余位老人拍摄肖像,并装裱成框送至家中。驻村期间,累计争取帮扶资金57万元,落实项目10余个。

从舞台到田野,杜克海坚信,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泥土气”,更需要“艺术范”“数字力”与“人文心”的融合创新,只要心怀赤诚,脚下的泥土也能绽放最美的花。(何斌)

http://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93174

编辑:张念茹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