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3月14日讯(通讯员 许琳)近年来,招远市夏甸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积极探索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通过党建引领、公益赋能、文化铸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曹孟村作为夏甸镇文明实践的典范,以其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创新的文明实践模式,成为全镇乃至全市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文明实践引领 凝聚振兴合力
夏甸镇以曹孟村为试点,构建了“1+N”文明实践网络,即以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辐射8个网格实践点,形成了覆盖全镇的文明实践体系。通过“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文艺志愿队”三支队伍的协同合作,夏甸镇实现了“群众点单—站点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确保文明实践活动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曹孟村通过“文明大讲堂”“田间课堂”“芳甸欢腾”百姓文化大舞台等载体,开展了120余场文化活动、政策宣讲、农技培训和道德评议,覆盖村民3000余人次。村内还创新设立了“文明实践积分超市”,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环境整治等活动积累积分,兑换农资、生活用品或技能培训课程,极大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公益活动筑基 激活内生动力
夏甸镇曹孟村通过公益活动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村内成立的“梨花香演艺苑”是文明实践活动的第一支文化公益组织,投资兴建了百姓大舞台,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热情高涨。演艺苑先后走进夏甸镇山榛沟村和毕郭镇西秦家村,开展了“文艺进万家、惠民暖人心”为主题的公益演出活动,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此外,曹孟村整合多方资源成立了“公益联盟”,联动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力量,打造了“公益+”服务矩阵。通过“公益+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市图书馆合作建设“乡村共享书屋”,引入数字阅读设备和AI机器人等科学实验设备,开展“少年成长计划”;通过“公益+助老”,开设“银龄关怀驿站”,为留守老人提供健康体检、智慧助老培训等服务;通过“公益+产业”,联合电商平台发起“曹孟优品”助农计划,培训村民直播带货技能,推动曹孟秋月梨、臧家草莓、黄金维纳斯、夏甸红薯等农特产品触网销售,带动村集体增收8000余万元。
文化品牌赋能 厚植乡土根脉
夏甸镇曹孟村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了“节日文化”“农家文化”“家风文化”三大品牌。通过复原传统民俗节日,将农耕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成立了“庄户戏团”——“梨花香演艺苑”,邀请剧团吕剧传承人驻点教学,培育“乡村小剧团”,编排了《说说咱村新变化》《丰收锣鼓》《梨花颂》等原创剧目,年演出超50场,为本村及周边百姓带去了欢乐。
为传承“家风文化”,曹孟村举办了“好家风故事会”“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将“美德+信用”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开展敬老孝亲专题活动,做好家风文化宣传工作。如今,夏甸镇曹孟村红白事铺张浪费现象减少70%,矛盾纠纷同比下降90%,村民自发组建的“环保志愿队”“文艺轻骑兵”成为乡村治理的生力军。
巾帼风采 尽显芳华
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曹孟村“芳甸欢腾 多彩夏甸”百姓文化大舞台上演了一场以“春风跃动绽芳华活力飞扬迎‘三八’”为主题的村晚活动。晚会通过舞蹈、歌曲、戏曲、快板、三句半等节目,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妇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村妇女舞蹈队带来的广场舞,舞步欢快,活力四射,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妇女的自信与风采。
此次村晚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振兴和文明实践活动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力。夏甸镇通过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文化成为看得见的乡愁、摸得着的幸福、够得着的未来。
多年来,夏甸镇的文明实践探索,不仅让曹孟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全镇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文明实践引领、公益活动筑基、文化品牌赋能,夏甸镇正以文化振兴为引擎,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今后,夏甸镇将继续深化文明实践,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迈进,让文明之花在乡野间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https://news.shm.com.cn/2025-03/17/content_5431727.htm
编辑:陈莫楠 审编:益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