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7日开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14名队员来平凉市崇信县开展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赋能产业助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平凉红牛、优质苹果、文旅康养等县域特色产业,通过开展产业调研、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崇信县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现状,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和农业优势,积极开展助农增收直播带货、农产品创意宣传等活动,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步伐。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计划,进一步加快县域特色产业升级步伐,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经崇信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来自清华大学在读的8名硕士生,2名本科生和兰州大学的1名硕士生及中国传媒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西传媒学院的3名本科生参加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队员们在产业调研中,紧扣“塬果川菜整县牛”产业发展目标,围绕推进平凉红牛、优质苹果、设施蔬菜等产业链提质增效,深入种养基地、农业产业园区实地走访,听取介绍,详细了解崇信县产业现状、资源禀赋等,所到之处的变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华大学硕士生陈浩楠说:“非常荣幸能够回到家乡甘肃崇信,这一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牛果菜这些产业进行了调研,不论是一颗苹果、还是我们的一头牛,还是一株株香菇棒,我从这些细微之处中,也看到了我们家乡发展的欣欣向荣,也看到了我们乡村振兴的伟大前景。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崇信人,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希望以后能够让更多的清华学子、外界人士来到崇信,看到我们的大美崇信。”
清华大学本科生贾恺琛说:“在经过我们这一周的调研之后,我对全县6个乡镇产业的多元化以及它未来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我们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产业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乡村振兴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现场观摩中,队员们聚焦赵湾村古村落保护、金龙村红色文化、木家坡木马乐园等特色资源,积极创新规划设计、提炼文旅IP、优化文旅产品,形成了系列实践宣传纪实,并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助力文旅品牌不断扩圈增效,融合推进“农文旅”发展。
在助农增收直播带货活动中,队员们依托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和“崇信县2025网上年货节”活动,利用新营销理念推介优质特色农产品,帮助农产品搭上“网销快车”,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推动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购销深入融合发展,并多渠道进行产销对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清华大学硕士孔芃说:“我来自河南南阳,这次参与赴甘肃崇信的一个社会实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位于西北一座小城的魅力和发展潜力。它有窑洞养牛、优质苹果,还有车厘子以及雨森纸业,特别是招商引进的一些企业,给崇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一个前景。我相信,以后崇信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召开的汇报座谈会上,清华社会实践支队重点围绕学术研究、文创设计、宣传推广等方面,汇报分享了他们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体会,并根据市场动态和用户需求,提出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设计、创新宣传方式等意见建议。他们深度的调研、高度的文创理念、精度的定位思考和有温度的建议为推动崇信县域现代化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了解,“乡村振兴工作站”是清华大学首创、校地合作、联建共享的实体服务平台,旨在通过组织师生前往当地进行设计实践,打造公益性、开放性、长效性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平台,为乡村振兴持续“造血”。
https://www.gstv.com.cn/sxrm/5543B754B7194059A2CEA6117286239E.jhtml
编辑:陈莫楠 审编:益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