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共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樊棣参加新闻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主持新闻发布会。
据樊棣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用心用情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共涉及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类项目14个。各分管领导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工作协调,抓好各自承担任务的指导、督办。
针对重点任务,各承办科室、单位主动认领,认真谋划,积极作为,全力推进项目落实落地。制定了三年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积极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培训基层监测、执法人员800余人;组织辐射管理培训,培训基层管理人员30人;开展《固废法》培训,培训企业100家200人,在服务群众、提升技能中强化学习教育效果。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活动,对2020年以来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信访案件梳理排查,重点关注重复投诉问题21件,案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做好12345转办信访件的办理,接到12345转来投诉案件30件,已办结28件,正在办理2件。组织志愿服务进社区,开展义务为市民检测甲醛活动,近期共检测34户。深入包联路段、社区,开展巩固国卫、创文宣传等活动,制作宣传标语、展板13块。制定包联村产业扶持计划,为7户群众提供慈善捐款7000元支持。细化“三线一单”管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等项目正有序实施。
启动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参与单位80余家近1000人,组织专家深入县市区向群众宣讲,不断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作为美丽渭南建设的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七化”原则,高效推进绿色发展美丽渭南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樊棣介绍到,市生态环境局把任务指标“精细化”、领导包联“长效化”、安排部署“精准化”、进展调度“差异化”、比拼通报“常态化”、工作队伍“专业化”、跟踪督办“制度化”。
目前,美丽渭南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重点任务有序推进,二季度共考核27项任务。其中“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加强潼关、华州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全面落实环境网格化监管”“完善桥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等4项任务已提前完成,其余23项均达到时序进度要求。目标指标持续改善,截至5月30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9天,同比增加3天;综合指数5.72,同比下降2.9%;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3%。渭河潼关吊桥、北洛河三眼桥等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考核要求。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拟定的五大类88个项目,已完成5个(大荔垃圾焚烧热电联产、蒲城煤场扬尘治理一二期和三期、蒲城清洁能源烟气除尘、富平水泥脱硝超低排放)、在建55个,完成投资25亿余元,其余正在抓紧完善前期手续。督察保障高效畅通,组建综合协调等5个工作组,全力配合保障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渭督察工作。组建10个交叉核查小组进驻各县,现场核查、督办群众环境信访问题查处情况,推动信访案件立行立改,彻底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樊棣最后说,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生态环境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办实事的成效凝聚民心,以解难题的成果汇聚民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力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渭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记者提问: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渭开展督察以来,对群众反映的环境信访投诉案件是如何处理的,目前情况如何?
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环境信访投诉科负责人雷波
自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渭南开展督察以来,我市积极配合,高效保障。一是规范办理流程;二是开展现场督办;三是高位推动整改;四是主动接受监督。
截止6月6日,接到督察组转办信访案件307件,办结264件,属实210件,不属实54件。责令整改214家,处罚14家,罚款14.71万元。约谈219人,问责10人。查封扣押1起。限产停产1起。
记者提问:大气环境质量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上今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李季
在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推进精细化管控,强化工作落实落细。一是开展联防联控,综合施治;二是扎实开展臭氧污染管控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深入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和泄露检测与修复,强化油品储运销监管;三是严控露天焚烧;四是切实提升扬尘管控水平;五是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同时,实施“4+1”县市区优良天数率先突破300天“创亮点”工作。通过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工业炉窑深度治理等,全面推进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