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周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本次活动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驻东盟使团、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支持,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资源研究所、乐施会协办。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孙雪峰、中国驻东盟使团公使衔参赞谢海霞、东盟气候变化工作组主席Sum Thy、柬埔寨环境部政策与战略总局副局长Heng Chanthoeun、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分别就全球热点环境问题和中国—东盟碳中和合作前景等议题做了主旨发言。
孙雪峰巡视员介绍了中国生态环境管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成果,并就中国与东盟生态环境合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一是通过双方在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合作,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和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协调对接;二是通过中国—东盟沿海城市减塑行动、区域红树林保护合作等务实活动,落实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和行动框架2021—2025》;三是探讨东亚区域环境相关合作机制间的协同,提高合作效率。
谢海霞公参表示,中国—东盟在生态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成效不断显现。2022年是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的开局之年,建议一是加强战略对接,凝聚合作共识。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对接,落实好《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愿景》和《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和行动框架2021-2025》;二是聚焦疫后复苏,深挖合作潜力。加强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韧性城市等领域合作;三是加强经验交流,提升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政策对话、经验分享和产业合作。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东盟共商绿色低碳转型之策,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Sum Thy主席表示,长久以来,中国与东盟在生态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一直都是重要合作伙伴。目前,东盟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二氧化碳减排,希望能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达成。
Heng Chanthoeun副局长表示,柬埔寨王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实施了多项措施,气候适应也已被纳入国家政策框架体系。中国与柬埔寨气候适应合作将有利于推动柬埔寨气候适应措施的实施。
李永红副主任总结了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主题年启动以来中心所取得的合作成果,并就2022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加强高层对话和交流,举办高级别对话和能力建设合作活动,为深入开展合作提供更多推动力;二是围绕区域旗舰合作项目,继续深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能力建设领域的务实合作;三是结合全球热点问题,推动多方参与,扩大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影响。
潘家华学部委员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与东盟在碳中和领域的合作具有巨大合作空间和市场潜力。东盟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潜力巨大,零碳能源生产侧、终端需求侧和储能设备等方面将是重要合作领域。
本次活动周旨在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国家领导人指示精神,围绕《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和行动框架2021—2025》,凝聚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体系可持续管理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合作共识,推动相关务实合作落地。
来自生态环境部及地方政府、东盟国家气候与环境部门、联合国机构、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代表400余人参加会议。合作周期间,中心举办了中国—东盟气候适应城市与低碳发展圆桌对话、区域行动: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东盟沿海城市减塑政策与行业对话等专题圆桌会议。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