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39年,他们“飞绿”荒山戈壁
2021-02-07 09:26:42来源:科技日报

经过多年的飞播,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图为运-5飞机飞越秦岭播区,察看飞播成果。张树华摄

新年伊始,一场寒流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西北高原的上空,一架架“绿鹰”快速掠过,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以下简称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大队长辛嘉乘带领飞行员超低空飞行,俯瞰翼下的大地,心中勾勒出接下来的春种飞播任务蓝图。这已经是这个大队执行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的第三十九个年头。

39年来,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在加紧战备训练的同时,为祖国播种绿色、为人民播撒希望,飞播航迹遍布内蒙古、川、黔、陕、甘、青、宁等7省(区)130多个县(市),作业面积约2600万亩,播撒草籽树种万余吨,在荒漠地区、沙漠地带筑起重要绿色屏障,用一道道壮丽航迹,创造了生态奇迹,助力了脱贫攻坚。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这个被誉为“飞播绿鹰”的大队,聆听他们听从党的号令、忠诚担当使命的生动故事。

听党指挥,变沙漠为林地

“这是飞播创造的奇迹!”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这样形容陕北榆林市的变化。

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历史上曾3次被迫南迁。上世纪70年代,曾有人说:“用不了多久,榆林将从地图上消失。”

生态治理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在这个背景下,党和国家号召“空军要参加支援农业、林业建设的专业飞行任务”。人民空军很快改装了一批飞机,训练了一批能够执行飞播任务的机组人员,开启了在祖国西部飞播造林的序章。

1982年5月,甘肃省临夏州太子山林场,该大队官兵在无资料、无设备、无经验的条件下,首次执行了飞播造林任务。39年间,他们的飞播航迹从未间断,在130多个县(市),300多个播区里,“飞绿”荒山戈壁,换得草场良田。榆林就是飞播治沙成功的范例!

“全市沙区75%的林地,都是以飞播林为基础建起来的。”石长春说,2014年,经过军民30多年携手奋斗,榆林的飞播治沙取得阶段性胜利,860万亩流沙得到控制,榆林植被覆盖率从1.5%上升到45.2%。

“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飞哪儿就飞哪儿!”该大队官兵说。

如今,作业区的飞播林从最初的星星点点,到聚成块、连成片,成为绿色长龙——国家“三北”防护林飞播成林超过1000万亩;在陕北播撒出165个万亩以上的连片绿化基地,形成400余公里的“绿色长廊”;在汉江、嘉陵江和丹江上游造林570余万亩,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飞播造林基地……

飞播给地方带来了绿水青山,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巨大变化,帮越来越多的百姓脱贫致富。

依靠科学,创造治沙奇迹

8月的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看着曾经寸草不生的4万亩沙丘草木葱茏,阿拉善左旗林工站站长刘宏义感慨万千。

国际学术界曾有这样一个论断:“年降水2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不适宜飞播。”而阿拉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是典型的“播了也长不出来”的地方。

该大队官兵偏偏不信这个邪。从1984年开始,军地双方从零开始,启动了漫长而艰难的飞播造林治沙试验。在腾格里沙漠边缘,飞播人与林业人并肩作战,顶着风沙和酷暑,从立地条件到气候变化、从种子筛选到试播试种,从飞播乡土树种到落种封育管护……一项项反复试验,一步步艰难探索,一次次抢在雨季前飞播。经过8年连续探索,取得了一整套飞播造林治沙实用技术,走出了以“适地、适时、适种、适量、封禁”为主要特征的飞播造林治沙之路。

精诚至,金石开。飞播造林治沙终于在乌兰布和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取得了成功。军地携手探索的飞播造林治沙实用技术,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飞播造林的实际成效,也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记者了解到,39年来他们战胜了地形复杂、天气多变、技术苛刻等困难,自主研制出“空中可调式定量播种器”,探索出适合西北地区飞播的方法,使得落种率、存活率等多项指标达到先进水平。

战风斗沙,愚公之志代代传

飞播是改善大自然的艰苦战斗,更是考验意志力的拼搏坚守。在飞播官兵心目中:“飞播是一场守护生态的战斗,风沙是敌人,种子是弹药。”

用于飞播的某型飞机不是密封舱,飞行中急速上升或下降,耳膜要经受气压的压迫。很多“老飞播”的耳膜凹陷了,这是飞播给身体留下的印记,但他们从没有叫苦、更不会退缩。

大多时候,飞播是在土坡上推出临时跑道用于起降:有的跑道从空中看像一根火柴棍,实际宽度还不及机翼长;有的跑道在山顶上,尽头是悬崖峭壁,起落就像在航母甲板一样;有的跑道就是树林中的一块平地,俯瞰就像“天坑”。飞行员们说:“我们与风沙战斗,从不挑机场!”

那年4月,葛克宏机组执行飞播任务返航时,黄色沙浪呼啸而来,眼看就要将飞机吞没。当时载油量不够飞向其他机场备降,而即将着陆的野外机场,跑道很短,三面环山,情势十分紧急。狂风使飞机强烈颠簸,葛克宏努力控制飞机,蹬舵修正,对准中心线。飞机停下时,机头离跑道尽头只有20多米。

越是艰难,他们就越是对飞播事业有着强烈感情。

2020年7月,空中航行指令师张建刚即将到达停飞年龄,他整理出自己36年的飞播心得,把“绝活”和经验都留在大队。他对年轻飞行员讲:“种子里有梦想、有希望、有力量,根扎进泥土里,一定能播出更多绿色。”

“一茬接着一茬播,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定能飞出更多绿洲来,让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好。”58岁的飞行员黄学伦说。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