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员指引企业按要求填写普查报表
60多万个普查对象,约占全国总数的1/6,这是摆在广东污普人面前的重任。
再大的压力也要扛,再硬的骨头也要啃,再难的堡垒也要攻。2017年以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二污普”)在南粤大地打响。
三年来,在国家普查办的指导支持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按照国家普查办的工作部署,广东省各级普查机构发扬求真务实、持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负使命,在二污普工作中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普查结果,2017年年底,广东全省普查对象数量共60多万个,全面摸清了广东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建立了各类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为提升生态环境精细化监管水平、推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施五级联动,全面压实一线责任
“广东省污染源入户调查数量约占全国的1/6,这个数值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效益,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龙头省份,广东这次入户调查工作是全国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广东省做好入户调查工作,全国就完成了1/6。”生态环境部普查办主任洪亚雄在广东省二污普入户调查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生态环境部普查办对广东省普查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到广东检查指导,推动普查工作开展。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二污普工作,把开展这项工作纳入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进行部署。省长马兴瑞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把提高普查质量作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精准。分管副省长多次研究部署,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为做好前期准备,广东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副秘书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省统计局局长任副组长,17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省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普查实施方案,落实经费保障等,全面部署普查工作。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厅党组多次专题研究污染源普查工作,联合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由28名专职人员组成的省普查办,紧盯工作进度和质量。各市、县、镇(街道)一级抓一级,积极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全省共成立各级普查机构314个,配备普查工作人员2660名,落实普查专项经费6.97亿元,为全省污染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东省还积极落实普查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最早一批完成省节点服务器安装部署,全省共配备超过8000台手持移动终端,建立了“广东污普”企业微信,实现了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分级管理,提供了信息交流、文件及支持工具下载等服务,为普查提供了畅顺的信息化环境。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普查对象量大面广、涉及行业多样,普查任务十分繁重。广东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并将普查工作纳入环保责任考核,全面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的普查责任。
“要将普查工作纳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100项环保民生实事重要任务,市环委会每月研究讨论。”“市政府督查室要开展督查,市普查办将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市进行通报”……在省委、省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广东省各级政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将普查工作纳入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建立了纵向由省、市、县(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五级组织机构层层落实,横向由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高效有序地推进了普查工作。
凝聚多方合力,高效推进普查各项任务
“广东工业污染源分布相对密集,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且小微型企业占比较高, 给普查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庞大的普查对象需要充足的人力才能保证良好的效率。”
针对普查技术要求高、行业工艺复杂等特点,广东省注重整合多方资源,优先选聘街道和村(居)委基层人员、环保员、网格员以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共30423人作为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同时,积极引入311家信誉好、专业能力强的第三方机构11425人参与普查工作,组建了一批专业性强、执行力强的污染普查生力军。
为提升普查人员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水平,按照普查不同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全省分阶段、分内容、分批次开展培训工作共计189期,培训各级普查工作人员约13万人(次),实现了全省普查人员培训全覆盖。
“清查建库是普查工作的首战,也是入户调查的基础保证。只有摸清污染家底,锁定污染源位置,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清查工业污染源企业,确保应查尽查、不重不漏,广东省在国家清查名录库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省工商、水利、供电等单位调取企业信息,经补充完善、去重补漏,共下发清查对象数144.3万个,比国家下发名录新增27.7万个。经对划分的2.65万个普查小区拉网式清查和核实登记,全省共排查核实普查对象178.6万个。
“请问这个设备的处理能力是多少?每天实际处理多少?”“您家这些农作物一年施几次肥、打几次药……”
2018年9月骄阳似火,3万多名身穿各色马夹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行走在南粤大地上,穿梭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形成一道亮丽的环境风景线。
他们白天奔走在普查对象之间,开展普查宣贯、填写表格,晚上审查普查表格、汇总普查情况、总结上报问题、安排次日计划……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已成一线普查人员的家常便饭。
“耐心解决,做好沟通。”这是入户调查最基本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面对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不能敷衍了事,而是要有耐心、有技巧地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消除企业的顾虑和质疑,一位参与普查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按照国家普查报表制度,工业企业普查报表多达25张。而企业类型适用的表格普遍涉及10多张,最简单的企业也有四五张。”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避免给企业造成负担,同时保障填报效率和质量,广东省结合自身实际化繁为简,组织各地编制重点行业普查样表和技术指南,实施“普查对象准备一套佐证材料、普查人员熟悉一张工艺图表、入户人员核实一圈企业现场”的“三个一”入户调查要求,保障了前端数据采集质量。
为牢牢把控普查进度,广东省以整体推进为出发点,建立调度跟踪督办机制。自清查阶段开始,严格实行定期调度制,通过微信群按日和按周精准调度,对工作滞后或不落实的地区进行督办提醒、约谈通报。同时,强化现场督导检查,采取专题调研、实地督导、抽查评估等形式,派出督导组下沉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分析解决问题,先后派出50多批(次)督导人员对相关地区进行督促指导。
在入户调查、数据审核的关键阶段,广东省还将各地普查进度和质量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和省级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对普查工作失职失责的进行责任追究。
严格质量控制,筑牢普查数据质量生命线
全省纳入污染普查的调查对象有60多万家,面对如此庞大的污染源数量,广东如何保障普查数据质量?
“坚持全员、全过程、分级质量控制,广东从一开始就将普查质量管理贯穿于普查全过程,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工作岗位、每个责任人。”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规范普查质量管理,广东省先后印发了《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制订了《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报表审核指引》、质量核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管理规范制度。
数据采集阶段质量审核是普查的第一道关。为牢牢把握住填报的质量关,广东省严格实行“4+3”审核机制,在普查对象自审、普查员初审、普查指导员复核、普查机构逐级审核的4级审核基础上,开展省、市、县(区)3级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部门、行业专家会审的3级会审机制。实行“谁填报、谁审核、谁负责”质量管理责任制,对数据采集、录入、审核、核查、汇总等主要环节进行留痕记录,确保普查数据可溯源。
强化专家团队力量,组织专家驻点指导,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广东省组建了顶级师资培训队伍,分区域、分行业定向组织专家团队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培训,上门手把手指导报表填报工作。充分调动华南环科所、电子第五所、中检集团南方公司和造纸、电镀行业协会等专家力量,成立由19名顶尖专家组成的省级督导帮扶工作组,编制40 多个重点行业填报样表,制定60 多个审核规则,分赴东莞、中山、江门等市开展驻点精准帮扶,现场指导并协助相关地市开展数据审核工作,大幅提升了相关地市的普查数据质量。
组织相关处室和技术专家,分源、分行业开展集中审核,通过对不同区域、行业、流域普查大数据的比对,对普查数据进行核实整改;将21个地级以上市分成3个组进行交叉审核,通过“以强带弱”“一对一帮扶”的方式,指导技术力量较弱的城市做好数据审核整改。
广东省始终将质量控制作为普查工作主线,建立多级审核机制,制定审核指引,采取集中审核、交叉审核、专家审核等方式,对普查数据进行多轮次审核校正,有效保障了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广东污染源普查数量大、任务重,短时间内仅依靠人工审核压力大、效率低。为有效提升普查数据的审核效率和质量,广东省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发了普查数据智能审核系统、清查数据汇总审核软件等多个实用普查工作程序,有效减少了人工审核工作量,大幅度提高了数据的审核整改效率。
强化成果运用,助力环境管理提质增效
在严守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广东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管理需求,深度挖掘污染源普查数据,开展普查成果应用,为精准、科学、系统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以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为契机,在GIS地图上实现普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建立可视化的污染源“一张图”,并与重点流域挂图作战、蓝天保卫战等系统相融合,探索建立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响应关系。
编制各类源技术报告。深入分析各类污染源结构与分布、主要污染物产排情况与治理水平,科学分析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因素。
编制重点领域专题报告。针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难点工作,组织开展“一核一带一区”、重点流域、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等3个专题报告编制工作,研判重点区域、流域污染治理的形势与压力,提出解决技术路径和改善对策。
开展“一源一策”深度开发利用。在深度挖掘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重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源清单、污染源动态更新机制及污染源数据库集成、典型区域流域环境管理政策等提出意见建议,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系数研究。针对广东企业数量多、产业结构复杂等情况,并结合当前大气臭氧污染及地表水氮磷超标等问题,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系数研究工作。
广东“医废通”小程序正式上线,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动动手指,就能快速上传每日医疗废物实际收集量等相关数据;“企业排污许可分类”小程序的运用,实现了“一键分类”生成清单文件,为全省排污许可管理分类工作按下了“快捷键”。
广东省普查成果还在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挥发性有机物整治、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固废管理平台建设、环境风险评估、“三线一单”、排污许可证核发、环境统计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地市结合日常管理需要,积极组织开展成果利用,在“一个库”“一张图”等重要成果基础上,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专题分析,为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管理、农业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整治及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广州市创新开发了“河涌管家”小程序,用于开展入河排污口普查;深圳市运用大数据筛查技术开展数据合理性审核;汕头市自主开发大数据审核模块,提升了数据审核的准确性。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