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湖南桂阳:“绿”作底色 增效“兴”篇
2025-04-11 09:34:48来源:鲁网

绿色是生态的本色,也是发展的底色。近年来,郴州市桂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烟叶生产、烟叶烘烤、物流配送等多个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推进生态环保、低碳转型,推动实现技术强、产业兴、人民富的绿色发展“兴”格局。

绿色烘烤 降本增效兴产业

(生物质燃料颗粒加工厂)

“可别小瞧这一堆废料,来到我们合作社,它就能变废为宝!”在仁义镇鸿运烤烟专业合作社的生物质燃料颗粒加工厂内,社员罗太平指着地上一堆废弃的树枝、烟杆神秘地说道。

随着一声引擎的轰鸣,粉碎机、造粒机、包装机等生产设施开始有序运作起来,小型挖掘机、推土机在堆成小山的废弃原料堆中来回穿梭,两条生物质燃料生产线运转有序,场面热火朝天。

与加工厂毗邻的是一座座色彩靓丽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排列整齐。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之后,这些所谓的废弃原料摇身一变,成为了绿色新能源燃料,被填入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中。

传统烤房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而以生物质颗粒为燃料的烤房不仅能够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还具有升温快、稳温强的特点,能够直接缩短烘烤时间,降低烘烤成本,提高烘烤质量和效率。近年来,桂阳县局(分公司)积极探索烟叶烘烤清洁低碳、节能减排,以绿色赋能烟叶烘烤环节,大力推进以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为主的烤房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有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9600栋,占比达到全县烤房的46.7%。

随着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的大力推广,鸿运合作社把握时机,通过产业化运营,实现了与中药材加工厂、医院等单位的销售对接,打开了对外销售的路子。从2023年5月至今,已生产A类生物质燃料颗粒近万吨,实现销售收入金千万元,合作社纯利润60万余元,解决家门口劳动用工26个。

“我们非常相信,在倡导绿色发展的今天,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前景会更加广阔。”鸿运合作社社长匡总说道。

绿色防控 生态高效兴农业

(放蜂现场)

“以前防虫光知道喷农药,虫子死没死不说,农药残留是个大问题。现在好了,有了这些小虫子,烟叶生长又绿色、又健康。”桂阳县樟市镇烟农赵建胜高兴地说道。

以虫治虫,生物防治,这是桂阳县局(分公司)推广绿色生物防治技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桂阳县局(分公司)以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推进烟叶生产绿色转型,将绿色生态保护举措落实到每一片土地上。围绕绿色烟区建设,保留和发扬秸秆还田、火土灰沤制等特色传统技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活性和通透性,从而实现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抑制杂草生长等效果。依托专业合作社,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在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有效改善烟区生态环境。

针对病虫害防治,科学实施全生命周期立体防控,通过释放寄生性益虫蚜茧蜂、捕食性天敌昆虫蠋蝽等,形成“精准打击—种群抑制—生态平衡”的防控链条,诱杀田间害虫,保障烟叶茁壮成长。随着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如今,桂阳烟区的绿色防控触角已延伸至全县24.5万亩农田,不仅为烟叶生产保驾护航,更服务于粮食、蔬菜、水果等其他农业领域。2024年,桂阳县局(分公司)放飞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41亿多头,农业防控面积达60多万亩,为烟区农业带来收益近1400万余元。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随着四季流转,万物复生,桂阳县局(分公司)正以绿色防控技术为笔,在桂阳大地绘就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新画卷。

绿色物流 低碳环保兴商业

(卷烟塑膜回收区)

“小欧,我这店里的塑膜攒了不少啦,也都整理好了,随时准备交给你们。”零售客户曾老板笑着跟送货员说道。

为了降低塑膜对环境的危害,桂阳县局(分公司)积极响应建立塑膜回收体系,推动塑膜回收工作,助力资源循环利用。从广泛宣传,引导职工和零售户转变观念、提高重视,到精细管理,设立塑膜回收专区、发放卷烟塑膜回收袋、为送货车组配备回收袋等,一系列举措真正实现了塑膜回收全网点覆盖、全流程规范,让零售客户的心态从“要我回收”转为“我要回收”,在深化环保意识的同时,扎实推进绿色物流体系建设。

而在卷烟配送过程中,桂阳县局(分公司)聚焦“低碳环保、便民服务”,优化运输路线和配送模式,利用车辆返程时的闲置运力,大力推行返程物流捎带服务,将农副产品、货物等捎带进城,帮助群众解决运输问题、拓宽销售渠道,不仅提高了物流资源的利用率,更是将惠农助农落到实处。

“我们想在城乡之间搭建桂阳烟草‘福城快车’,用实际行动助力城乡互动,实现高效共赢。”桂阳县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说道。(尹钰)

 

编辑:张念茹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