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源既像货币,也像商品,可储蓄,也可交易。日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发布“两山银行”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域推行统一模式下的生态资源储蓄交易,进一步提升生态资源价值。这意味着,“两山”转化有了规范化的新路径。
交易生态资源,整合规范发展
“两山银行”是啥?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商业银行有什么区别?带着疑惑,记者走进安吉一探究竟。
“‘两山银行’本质上是一个交易平台,不过交易的不是物品,而是生态资源。”安吉县发改局副局长周建忠介绍说,安吉的“两山银行”和此前丽水市云和县成立的“两山银行”不太一样,丽水着重于“两山贷”,即生态信用作为金融信贷产品的前提和优惠条件,主要是给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消费提供信贷需求。而安吉是将全域范围内可交易的生态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着重于“交易”。
那么,为什么要成立交易生态资源的“两山银行”呢?原来,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一直以来安吉通过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但这种转化多为民间单个乡村、园林,甚至是农房等有生态价值的“低小散”资源,要实现更高质量的“两山”转化通道,势必要全县上下“一盘棋”。
“‘两山银行’的成立就是要将全县上下的生态资源整合发展,发挥出集聚效应和整体优势。”周建忠说。
根据方案,“两山银行”试点就是要通过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体系,形成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协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等配套改革,构建以生态产品价值保值增值为目标的监管体系,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为全国践行“两山”理念提供安吉经验。
摸清资源“家底”,专业运营管理
“两山银行”要进行生态资源的交易,梳理评估生态资源的资产价值是基础,也是前提。
为此,安吉开展“两山银行”试点的首个目标就是摸清“家底”。方案表明,安吉要利用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开展资源调查,合理评估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到2020年底,在调查摸底、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安吉县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项目清单和保护、开发、监管全过程工作机制。
“也就是说,今年年底前一份基本完整的‘家底’清单就要拿出来。”周建忠说。
这份“家底”清单,不仅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还包括与之相关的适合集中经营的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农房、古村、古镇、老街等,需要集中保护开发的耕地、园地、林地、湿地以及可供集中经营的村落、集镇、闲置农村宅基地、闲置农房、集体资产等,这些都是“两山银行”的目标资源资产。
“商品”有了,还要有专业的运营方。“在‘两山银行’试点建设中,我们引入了合适的社会资本和运营管理方。”周建忠表示,安吉县城投集团就是“两山银行”交易平台的“操盘手”,通过对区域内碎片化资源资产进行摸底、确权、评估后,由“两山银行”平台选择合适标的,通过整合提升后推向市场,进而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我们的职责是对生态资源进行收储和交易,实现资源变现。”安吉县城投集团总经理何敏杰介绍说,作为平台管理公司,他们有着完备的职能部门,如收储部、数据部、评估部、信用部、交易部、风控部等。
“通过各个部门的各司其职、协调联动,让安吉的资源要素有了交易属性,一座山,一个村庄,都有可能是交易对象。”何敏杰表示,下一步,城投集团将充分发挥“操盘手”的作用,让安吉的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规范化、最大化。
推广完善深化,提升生态价值
成立“两山银行”,推行生态资源交易是手段,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才是关键。在提升生态产品价值上,方案也有了明确的规划。
今后,安吉将着力在生态产品交易机制、品牌体系、质量监管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逐步推进将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产品。比如,探索生态产品交易机制、健全生态产品品牌体系、强化生态产品质量监管、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考核制度等,构建以“‘两山’农品汇”“安吉白茶”“安吉冬笋”等核心品牌为主的地域特色公用品牌体系,推动“好生态变成好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真正实现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
如今,在安吉,“两山银行”已逐步铺开。上墅乡作为乡镇级“两山银行”试点之一,早早地迈出了探索实践的脚步。
“我们乡有10万亩山林,目前已经收储1万亩左右。”上墅乡乡长康锡刚说,“两山银行”就是一个生态资源转化的银行,实现的是“零存整取”的作用。“辖区内的资源资产比较碎片化,通过整合提升后推向市场,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益。”
接下来,和上墅乡一样,加入推行应用“两山银行”行列的乡镇、街道会越来越多,“两山银行”也会随之逐步完善深化。
根据方案的目标定位,到2022年,安吉将力争实现县级“两山银行”平台以及配套的服务体系、制度体系、治理体系基本成熟,形成全县生态资源高水平保护、高质量经营的格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资源变资产、资本的模式,实现“两山银行”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