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里,两次射频消融手术,还植入了心脏起搏器……
安徽阜阳的张女士,因患有家族遗传性的扩张型心肌病,先后做过多次手术,依然每况愈下,必须得做心脏移植。
为了治病,张女士一家已所剩无几,原本对移植不抱希望,可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她同时获得了两份"幸运"——她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的救助对象,更加幸运的是,她在很短时间内,就等来了一个合适的心脏供体。
坚强妈妈幸运等来“心”生命
“我妈妈很坚强,也挺不容易的,她一直身体不好,把我和姐姐两人拉扯大,还供我们上大学。”此次心脏移植手术期间,一直陪伴在医院的张女士儿子小磊说。
家住安徽省阜阳市的张女士,20多年前,她因怀孕检查被怀疑患有心脏病,但当时并无不适症状,便并未在意。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张女士身体开始变差,2007年,被查出患有房颤,并于2011年和2016年前往上海进行两次手术。
2017年,张女士出现活动耐力大大下降,且晚上呼吸困难、胸闷、双腿水肿等症状,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求治,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畸形并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疾病,心功能极差,便为她植入了CRT-D起搏器,其病情有所缓解。
不想,今年6月,张女士又感到病情加重,再次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结合其病情诊断及之前的诊治经历,亚心医院心外科陶凉院长团队建议,心脏移植是目前张女士最佳的治疗选择,并为其申请了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生命接力”公益救助,救助金额5万元。
更加幸运的是,8月5日,张女士就等来了合适的心脏供体,6日,陶凉院长团队便为张女士进行了心脏移植+起搏器装置取出手术,术后,张女士恢复平稳。
对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而言,心脏功能已无法满足人体最基本的需要,药物和常规的心脏手术也无法改善心功能,心脏移植便成为其惟一的希望。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陶凉院长介绍,心脏移植患者,十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70%。“然而,心脏移植比较复杂,难度很高,医疗费用也很高,对困难的家庭而言,经济方面的担忧和负担成了手术的‘拦路虎’。”
今年6月11日,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作为项目合作单位之一与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共同开启心脏移植救助的“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经项目流程审批通过的心脏移植的贫困患者,将获得5-10万元的手术资助。
截至目前,已有3名需心脏移植的患者获得基金资助,张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另外2位患者还在等待合适的供体。
希望项目能够惠及到更多的患者,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爱心组织、企业、人士能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助力生命接力,帮助他们“重换心生”!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
“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是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医疗救助系列项目,包括器官移植医疗救助、重症肝包虫病医疗救助、器官捐献者人道救助等。
2019年8月,基金会响应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尝试开展为期半年的精准健康扶贫试点项目,时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在南疆四地州开展“重症肝包虫患者医疗救助项目”,总救助金额超134万元,受益对象30人,全部都康复出院,社会反响强烈。
由此,基金会正式启动“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通过生命接力公益救助,一方面通过募捐救助,让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与移植,提高社会对于器官捐献理念的认知,推动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贫困地区开展精准健康扶贫,聚焦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助力国家扶贫攻坚,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
目前已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开展“生命接力-江西于都县肾移植医疗救助项目”,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开展“生命接力-山西永和县肾移植医疗救助项目”,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合作开展“生命接力-新冠病毒肺炎肺移植医疗救助项目”、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合作开展“生命接力-心脏移植医疗救助项目”等。基金会将不断扩大项目合作范围和机构,推动“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深入开展,为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