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组织
社会力量全力参与防汛救灾
2020-08-04 09:25:05来源:中国社会报

正当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之际,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布了《关于引导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的通知》,推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和专长,依法有序参与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各地民政部门同步发力,积极动员本地社会组织投入防汛救灾。一幅社会力量奋勇参与防汛救灾的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

有序更有力

上海市社会团体积极引导会员单位,为抗洪官兵和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共计370余万元。

江苏省社会组织通过抗洪一线救援、捐款捐物、困难群体汛期安置等形式,有序参与防汛救灾。截至7月30日,全省参与防汛救灾社会组织67家,参与救援人数2292人,捐款266余万元,捐赠物资11.7万件。

安徽省各地民政部门持续动员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抗洪救灾,重点配合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心理疏导、转移安置等工作。截至目前,省级社会组织累计捐赠款物逾2050万元,投入救灾力量700多人次。

福建省各级民政部门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在防汛救灾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氛围。截至目前,福建省社会组织为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上饶市鄱阳县等受灾地区捐赠款物达1091万元。

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强调积极发挥乡镇社工站、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动员社工、志愿者、会员参与防灾抗灾相关工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主动有序参与防汛救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累计15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防汛救灾工作。

截至7月30日,广西全区有176家社会组织参与防汛救灾工作,捐赠款物合计1994.97余万元,参与救援达1.1万多人次。

联动出效率

作为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灾情发生后,轻松公益第一时间为慈善组织开辟快速募捐通道,驰援灾区筹款,并联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壹基金)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线上发起驰援广西、湖北、江西等地的公益项目,号召爱心人士助力抗洪救灾一线,为受灾群众提供必备的睡袋、毛毯等基本生活用品。还暖心地捐赠了玩具,帮助儿童缓解恐慌情绪。

在壹基金公众捐赠人发展部主任张銮明看来,壹基金与轻松公益有一个很好的契合点——速度。轻松集团联合创始人于亮说:“我们与壹基金建立了能快速响应、快速汇集爱心的应急救灾机制,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轻松公益的身影。”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福基会)在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等多个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上线项目,多方筹措资金,支援灾区救灾、安置转移等工作。7月21日-23日,福基会携手湖南2家社会组织紧急驰援冷水江市,救助了280名民政服务对象。

爱德基金会联合各地合作伙伴积极响应灾情,截至目前,已投入超过191万元的紧急援助资金,为江西、贵州等六个省份的受灾群众提供紧急援助物资11.18万件。

6月8日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动员、支持其全国人道救援网络17家伙伴开展水灾救援行动27次。同时,在江西南昌设立人道救援大本营,统筹开展江西、安徽、湖北三省的救援工作。

各展所专长

从紧急救援、过渡安置到心理疏导,社会组织各展所长,成为防汛救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提示行业加强汛期和台风多发季节保险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工作;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发布救灾倡议和号召,其理事单位浙江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成功转移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受灾群众500余人,帮助村民维修线路,让断电5天的村子重见光明。

陕西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成立突击队增援安徽执行防洪排险任务。广东省汕头市蓝天救援队联合四家社会组织赴九江市等地组织物资搬运和开展搜救。湖南省岳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组织抗洪抢险突击队驰援湖北省洪湖市防汛抗洪一线,担任转移被困群众及护堤巡险防管涌堵渗漏等工作。

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与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联合行动。前者组织救援队奔赴抗洪一线,开展救援和灾情调研工作;后者根据救援队前方提供的调研报告,做好款物的募集后援工作。自7月16日以来,已发动1万多人次捐款捐物,筹集善款超10万元。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社会组织配合区政府参与养老院及散居困难老人汛期安置和防汛保障工作,高淳区社会组织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服务安置点的老幼病残等困难群体。

湖北省黄冈市静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黄冈市现代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发挥社工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讲解汛情防护知识,进行安全排查,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记者高一村程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