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组织
疫情下的社会组织与热心市民:微光如炬,让广州街头暖流涌动
2022-11-21 09:12:04来源:南方都市报

11月16日深夜,广州市海珠区发布消息,决定将2022年11月13日发布的《海珠区关于继续强化部分区域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延续实施至2022年11月19日24时。

一部分跨区工作人员和解除隔离的市民受到疫情影响,暂时回不了家。当这样的消息传开时,有热心的广州市民走出家门提供帮助,一场在社区之间接力的爱心传递展开了。

一声问好打破了彼此的陌生。通过一个个公益微信群,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为这些暂时无法归家的人的一个个“需要”寻找办法。这些天,许多人都强烈地感受到心中那份守护美好家园的责任感……他们知道,如果每个人都是星光,那么汇在一起就是一片暖阳。

一床新被子、两壶热开水

社区之间的爱心传递正在进行

陈姐是做月嫂的,有活儿的时候就得往外跑。这个月,陈姐给客户干完这趟活,就想着回家。她家在天河。11月13日傍晚,陈姐走着走着,经过这道沟通天河与海珠的广州大桥时,才发现给一道水马给拦了个结实。

无法过桥,陈姐着急。天刚擦黑,她在桥上踱着步。有路人看到了,便跟陈姐说,没有去处的话,就先到桥底来。

桥底,也有一些人和陈姐一样,暂时回不了家。他们有的因为居住的地方被临时管控无法回去,有人因为交通管制问题无法跨区回家……在桥底的一处大理石板凳上,陈姐找到了一床被子,还有吃的喝的,她忐忑的心这才淡定下来。

被子不薄,也没啥味道。旁边还有一张纸条,写着“请留给因疫情无法回家而露宿在外的人,被子是新的,很干净,放心使用”,这手字娟秀好看。吃的,有牛奶、沙琪玛、方便面、八宝粥……喝的有瓶装水。

一张纸条,字体娟秀。受访者供图

一张纸条,字体娟秀。受访者供图

当晚,借着路灯的光,陈姐给女儿拍了一段视频。女儿之前知道她回不了家,电话里头呜呜地哭。这会儿,在视频里,她给女儿报平安,“你看妈妈今晚要住这里了。(隔壁)大哥给了我一床被子,是好心人送过来的,说晚上这里会有点冷。”

被子、吃的喝的东西,都是爱心人士和志愿者送来的。

吴莉便是其中一个热心市民。这些天她没少往广州大桥这边跑。11月15日这天晚上,她提两壶热开水,开一辆小电动,又到了桥底。

之前,在运送物资时,她得知桥底有一个老人,70多岁了,有胃病,喝不得瓶装矿泉水。她提两壶热开水就是这个缘故。

微凉寒夜,温暖的热水弥足珍贵。受访者供图

微凉寒夜,温暖的热水弥足珍贵。受访者供图

早在11月13日,吴莉就关注到了这群暂时回不了家的人。她立刻向朋友打听,把知道的情况转发到了小区业主群,“群里平时有很多热心邻居,想看看有没有同行者。”让吴莉意外又感动的是,群里很快就有人附和,大伙儿都表示愿意加入这次行动。为方便交流,吴莉又建了一个群。

在得知广州大桥桥底聚集了一些人后,吴莉和邻居们准备了一批御寒物资。吴莉的婆婆知道这事后,喊着要帮忙,翻箱倒柜找了不少衣物,“婆婆帮我们找衣服,还催我们快点出发”。

大家搭把手,蚂蚁搬家把东西往桥底下拉。

这次,吴莉家里的小电动出了大力气,成为了重要的运输工具。为了把更多群友的爱心物资尽快送达,吴莉干脆在她的微信群名上备注:“有电动车”。

这些天,对于这群在桥底邂逅的人来说,都是难忘的体验。吴莉与这些素昧平生的人唠家常,了解到了这些陌生人在这座城市的故事:有的是外卖骑手,有的是保洁阿姨……

一个递过来的面包

这个女孩让他感受到广州的温暖

“海豚”是一个网名,它属于一个95后女孩。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女孩,“海豚”热心肠,总想着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11月13日晚,她瞒着家人,坐上朋友的电动单车,往这次疫情严重的鹭江、康乐村跑。

她之所以连夜跑出来,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张呼吁关怀受疫情影响民众的截图。出发前,她捎上自己买的面包。她在鹭江附近一带转悠,看到在紧闭的临街商店门口,有一些像陈姐一样暂时回不了家的人。她找的就是他们。随后她把带来的面包一一给到他们手上。

“海豚”把其中一个面包,给了一个叫周伟的90后制衣工人。周伟18岁便跟着亲戚朋友从湖北天门南下广东打拼,辗转多个城市后,在2019年来到广州海珠康乐村工作,居住至今。

广州本轮疫情发生后,周伟在11月3日-11月13日经历了管控、转运、隔离、解隔离整个过程。解隔后,他回到广州,发现由于防疫原因暂时回不了城中村的住处。13日晚上,在鹭江村牌坊下,他看见有人维护秩序并发放矿泉水和食物。仗着自己还年轻,想着把物资让给别人,他就没去领,一直饿着肚子。

“我记得很清楚,大概晚上11点,我蹲坐在路边。有一个女孩来到我身边,询问我情况,她打开书包,从里面拿出一个面包递给我。”周伟后来回忆说,这个叫“海豚”的广州女孩递给他的那个面包,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

在街头度过一晚之后,周伟第二天获得安排,自费乘坐高铁返乡。“让我感到暖心的是,海豚姑娘一直和我保持联系,关心我是否顺利抵达老家,还问我留在广州的老乡是否需要她帮忙……这次疫情,我想感谢很多人,包括我的老乡朋友、防疫工作者、遇到的好心人。”

1.jpg

微信图片_20221119212818.jpg

热心市民刘姐在家中制作盒饭带给有需要的人。受访者供图

热心市民刘姐在家中制作盒饭带给有需要的人。受访者供图

一张朋友圈截图

接力解决一个个“需要”

当晚“海豚”在朋友圈看到的那张呼吁关怀受疫情影响民众的截图,很快流传到了一个微信群里。群里大多数是活跃于广州的公益人士、社区工作者,还有部分热心市民。

“请问他们有什么需要的吗?”“他们需要一台电动车去接帐篷物资。”“叔叔阿姨们需要蚊香、花露水吗?这几天蚊子比较多。”“康乐村牌坊对面,需要一些被子,大概10人左右。”……这些天,“需要”,是群里的高频词。围绕这一个个“需要”,群友们各出一份力、劲往一处使,都在想解决的办法。

青年志愿者小钟是群里的一名成员。她是年头才来到的这座城市,就落脚在康鹭片区附近的城中村里,那里住着她的拍摄对象。作为一名纪录片拍摄者,她习惯用镜头打量这座城市。作为一名异乡客,她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印象深刻,“不同的人都能够有机会在这座城市里找到舒适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我很喜欢广州的一点。”

11月14日晚,外出拍摄的小钟在回家路上发现,在康乐村及鹭江地铁站,有一群人聚集,他们大多拖着拉杆箱,或拎着行李包。小钟有心,在交谈中把这些人的情况给记了下来,汇集成了一个个“需要”。

物资需求不少。小钟深知,单靠一个人无法办到。在朋友的推荐下,小钟加入了这个活跃着众多热心人士的微信群中,把这一个个“需要”发了上去,希望通过一些社会组织,帮助这些受疫情影响的民众解决物资问题。这个微信群很快为这一个个“需要”想了许多办法。通过管控区内外的热心市民接力,两天时间内,帮助一部分人解决了吃饭和御寒的问题。

一张连夜赶制的摸查表

把需求信息“串起来”

这些天,小钟所在的这个微信群里,群友数量蹭蹭上涨,如今已近400人。与此同时,群内的“需要”也多了起来:“广一电商园东北门,25人左右,被子15张,矿泉水30瓶,驱蚊水30瓶……”“叠景路附近,40张帐篷……”

这些天,供职于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简称“千禾”)的谢静华的眼睛一刻离不开手机,她盯着滚动刷屏的群信息,对应这一个个“需要”想办法。

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告诉她,受疫情影响的民众可能并非只有零散个案。为了找到这一个个“需要”的办法,还得靠“众人拾柴火焰高”,各方资源和社区力量有效联动,系统化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其实早在11月8日,千禾就已组建了一个临时工作组,希望进一步发挥公益基金会的枢纽作用,与社区合作伙伴共同识别和收集来自社区的迫切需求,期间推出了特需应急救助服务内容,包括为管控区社区儿童心理健康课程以及被困宠物救助行动、康鹭片区物资用药需求等,通过广泛链接多方资源,开展协作应对疫情。

爱心市民筹集物资,并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爱心市民筹集物资,并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谢静华长期从事流动儿童教育领域工作,因工作需要,她常常深入城中村走访,时刻关注着居住在村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她敏锐察觉到,“在前期很多物资需求是通过热心市民的自发行为实现落实,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些观察,例如一个点位会出现重复对接帮扶的情况,过多的碎片化信息也会让一些急需救助的信息被淹没。”

怎么办?还得有人把这些需求信息给“串起来”。

说干就干!次日,谢静华和同事吴洪涛等人在基金会内发起成立一个专项工作小组,并开始展开细化分工。他们利用微信群将散落在管控区各个不同角落的活跃志愿者个体聚集在一起,并协助梳理了工作流程,以便在短时间之内就能盘点出问题较为集中的点位和相应的物资需求。

专项小组最早由三个人组成,但工作琐细繁杂,实际上参与的远不止三人,部分工作更是跨团队联动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得以完成。

眼下最急的,是要迅速盘点出受影响民众较为集中的点位和物资需求。面对流动性大、分散,难以规模化聚拢响应的情况,专项小组设计出“聚集地摸排表”。

摸排时间,摸排区域,周边超市、便利店、餐馆情况,是否有老弱病残特殊人群,目前是否得到相关的物资救助……带着超过20个问题的摸排表,志愿者们沿着广州大道南一路步行“扫街”,逐一录入信息。有志愿者微信步数显示,一天下来就走了3万多步。

汇聚在后台的数据被制作成了可视化地图,让社区伙伴可以清晰了解掌握各个不同点位具体情况,也能够及时发现不同点位上急需救助的信息,避免资源的重复对接和浪费。

微信群“裂变”

搭建一个高效运转的志愿服务网络

由这张“聚集地摸排表”制成的可视化地图,一个海珠管控区志愿者的沟通群由此产生,群中42位活跃的社区伙伴就是千禾专项小组一直要寻找的答案所在——他们串成一条线,将群众较为集中的点位和物资需求串了起来!

一个高效运转的志愿服务网络就此搭建。

“在掌握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后,根据实际情况,他们会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例如有人主要负责收集受影响的人的信息,有的人则负责对接物资。”为了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社区伙伴还会根据自身所在地点位,单独开辟微信群,实现点对点对接工作。

这些天,一个又一个微信群组建,各有分工,但都有个共同点:信息滚动刷屏,一眨眼就有数百条信息划过。大家互相沟通着信息,将一个个“需要”分派到每个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手中。

在千禾互助防疫工作小组成员卢喜兰看来,在面对疫情冲击下,经过长期运营的社区微信群成为居民及时与他人沟通,寻求帮助的平台,平日里培育的社区志愿者和建立的社区关系成为社区应对突发疫情的重要支撑。

正是依靠这一个又一个微信群,一场社区爱心接力跑得以展开:陈姐得到一床新被子,周伟接到了那个递过来的面包,吴莉送出了自家的衣物,提了两壶热开水给到老人……

作为枢纽,千禾在实现触达社区的情况下,也希望可以进一步发挥上链接资源的作用。他们通过外力协助,一起想办法解决受疫情影响民众的一个个“需要”。期间,南都广州抗疫服务平台也参与了救助。平台收集到的群众求助信息通过千禾进入志愿者们的帮扶清单,进一步推动部分紧急情况的问题解决。志愿者们收集到的一线情况梳理汇总,通过机构媒体传达,助力政策实施更加有效精准。谢静华表示,“在互助满足基本物资需求的情况下,专项小组也时刻关注相关部门的安排,帮助传递信息,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此外,千禾还联合多家公益机构迅速推出社区互助经验分享,通过直播课的形式,和热心公益的市民网友以及社区工作者们分享疫情下的社区志愿者管理与支持、特殊人群支持、家庭防疫措施、心理健康支持等实用经验,希望引导更多人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社区工作中。

抗疫力量的补充

“是善意更是一份责任”

当下,广州这轮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每一个社区,秉持守护美好家园的信念,人们正通过彼此链接,发挥互助而生的“聚合力”——善意在传递,暖意在发生。

在参与发起这次爱心接力行动的资深公益人陈嘉俊看来,社会机构、公益组织、爱心志愿人士、相关的救助部门、机构媒体多方参与的机制,是应对疫情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一招,可以对现有抗疫力量起到一个补充作用和沟通桥梁作用。

千禾互助防疫工作小组成员卢喜兰也认为,疫情为社区治理带来多方面的考验,而社区居民、社区(自)组织的主动、有效应对能激发社区内生力量,通过互助的方式快速回应本社区居民的需求,同时减轻基层疫情防控压力。

实际上,从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开始,千禾便开始在广州不同社区探索“社区互助抗疫”。外地疫情期间曾涌现了许多社区互助的行动故事,也让千禾看到社区原本的巨大潜力,以及社区(自)组织与基层合作抗疫的可能性,“这些经验对当前广州应对疫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卢喜兰认为,扎根在社区的社会组织,也能在防疫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区社会组织本身具有很多优势,诸如社区信任关系、社群动员能力、及时传达与灵活性等。这些长期积累的社区资源对防疫工作很重要。未来可以和更多社区工作者、街道及防疫部门去交流,并且探讨社区社会组织如何成为社区应急系统中的一环,更好地集社区居民之力,与各部门形成良性互动,支持防疫工作。”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卢喜兰看来,这次疫情中发生在社区的“一点一滴的帮扶举措”,帮助者从受助者获得的正向反馈也会“在每个人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这些天,这颗种子在各个社区微信群里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中悄然萌芽——经过这次在社区之间接力的爱心传递,每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心中那份守护美好家园的责任感……他们知道,如果每个人都是星光,那么汇在一起就是一片暖阳。

最近几天,在各个社区微信群里,改变也正在发生:广州大桥底旁出现了一批饮水机;有因无法回家在广州大桥停留的群友在海珠区政府的协助下被顺利送回了天河的家……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17a07e5926/6ef30821cd.shtml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