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T大会开启“科学第一课”
2020-11-03 11:15:20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2日电(罗沛鹏 史依灵 许超)10月31日晚,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T大会在上海举行。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2015年阿尔巴尼医学奖得主谢晓亮现场参会,1986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线参会。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还有从全国遴选的55位科学少年参会。

1986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线参会。新华网 发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谢晓亮和迈克尔·莱维特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与人生历程,并在问答环节与科学少年们亲切互动。约翰·霍普克罗夫特通稿视频连线的方式,向在场的科学少年们带来了三个重要的人生建议。首先,他鼓励科学少年们,展开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你喜欢什么?你对什么具有持续的兴趣?如果能够坚持和享受热爱,当机会来临时,你就能成为最幸运的候选者。其次,“蝴蝶效应”启发我们,日常中随手的一件小事可能会对他人产生巨大影响,不要低估自身影响他人的能力。霍普克罗夫特还用走过的人生旅程告诉科学少年们,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为世界做出了多少贡献,同时也别忘了享受这一过程。

2015年阿尔巴尼医学奖得主谢晓亮。新华网 发

谢晓亮回顾了自己始于北大未名湖畔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跨越大洋,他赴美从事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研究工作,观测到第一个酶分子的动态反应过程,科研工作为他带来强烈的幸福感。2008年,谢晓亮带着孩子回国看奥运会,当他为中国赢得最多的奖牌激动不已的同时,也感慨着:中国科研上的金牌不应该被落下,而这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的努力。谢晓亮进一步介绍了单细胞基因组学在试管婴儿、新冠病毒测序、新冠特效药研制中的重要应用,他也期待着,自己所终身热爱的科学,能够为更多的科学少年们热爱。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新华网 发

迈克尔·莱维特梳理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科学家的经历,特别是自己如何领略一个研究领域的底色,再为之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莱维特看来,基础科学的广泛研究,为靠近原创性科研成果发放了更多的入场券。莱维特鼓励科学少年们,充满热情、不要放弃、做冒险的事情、勇于犯错误,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顶尖科学家和55位科学少年在会场合影留念。新华网 发

领略顶尖科学家的智慧风采之后,科学少年代表也分享了他们的科研设想和科学态度。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汤杰分享展示了题为《木星与地球之间的洛希瓣双星吸积模拟》的小课题。汤杰介绍,选择这一课题,源自去年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也与其五岁起萌发天体物理学兴趣、种下一颗梦想星际旅行的种子息息相关。“科学研究让我非常有激情,从事这项研究,对我来说,是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只要坚持努力,相信未来所有的人都能拥抱‘星际社会’。”汤杰说。

上海中学学生吴君陶,小时候就幻想成为一名女巫,在中学时期毫不意外地爱上了化学。除了参与《废弃电子材料衍生的铜基催化剂用于电化学二氧化碳的还原》项目研究,吴君陶也以科普为己任,积极向身边人、社区传递科学价值。

在互动问答环节,科学少年就“学科融合”“理论研究的价值”“科学技术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青少年如何平衡学业与科学探究的关系”等问题向顶尖科学家提问,各位顶尖科学家一一作答。在顶尖中学校长演讲环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殿军校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李志聪校长、成都七中易国栋校长分别分享了学校在科学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果。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新华网 发

罗杰·科恩伯格作总结发言时,鼓励科学少年们,在肯定前辈经验价值的同时,更要具有“批判精神”。他说:“‘不要听我的话’式的叛逆或许能够在科道路上开拓出更多的可能性。”罗杰·科恩伯格还总结了科学教育的真正意涵:教育的成功不在于多少知识被成功地记住了,为孩子们激发出对学科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科学并不有趣,但它一定值得你探索”,罗杰用父亲教给自己的重要经验勉励科学少年。期待着科研的未来,能够被科学少年们的热爱与创新所填满。

当日,WLA上海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发出倡议,组建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教育联盟,联盟成员由“世界顶尖科学家教育联盟实验基地校”组成。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