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东阳邻里·2025公益暑托班的教室里,一场特殊的家庭感恩课正在进行。当一段父母辛勤劳动的视频播放时,在场的小朋友和志愿者们都红了眼眶。这场以“看见爱,表达爱”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四个暖心环节,让孩子们在体验中读懂家人的付出,让感恩的种子在夏日里悄悄生长。
一段视频:看见父母藏在“辛苦”里的爱
课程从观看开始。屏幕上,镜头记录着父母们平凡又坚韧的日常:清晨五点的菜市场,妈妈背着沉重的菜筐穿梭在摊位间;高温下的工地,爸爸戴着安全帽弯腰搬运建材;深夜的书桌前,刚下班的父母还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没有旁白,只有真实的画面和细微的声响,却让教室里的孩子们渐渐红了眼眶。志愿者老师发现,不少孩子看完视频后默默低下头,有的还偷偷抹了眼泪——这段视频像一面镜子,让他们第一次清晰地看见,父母口中的“轻松”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
一番分享: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感动瞬间
“说说我家那些事”环节,成了孩子们的“情感释放站”。一开始孩子们还有些害羞,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妈妈冒着大雨把生病的我送到医院”“爷爷每天骑三轮车接我放学,冬天手冻得通红,却总把我的手揣进他怀里”“爸爸会在我睡觉的时候偷偷给我受伤的手指上药”……一个个细碎的瞬间,拼凑出家庭里最温暖的模样。简单的话语里,是孩子们对家人爱意的全新理解——原来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全是藏不住的关心。
一场小剧场:用表演读懂家人的“不容易”
“我的家庭小剧场”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四个小组的孩子们分别抽取“妈妈辅导作业”“爸爸送我上学”等生活化主题,用短短20分钟排练出一幕幕情景剧。没有复杂的台词,却把家人的唠叨、忙碌与温柔演得格外真实。第三组表演的“加班的爸爸”中,扮演爸爸的小男孩一边假装对着手机开会,一边偷偷给“孩子”塞零食,最后还不忘说一句“爸爸不累”。童真有趣的表演,让在场的人都深受触动——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理解着家人的“身不由己”。
一封信笺:把说不出的感谢写进纸里
活动最后,孩子们伏在书桌前,提笔给父母写一封信。有的孩子一笔一画地写下“谢谢妈妈”,有的用拼音夹杂着汉字描述“爸爸的手好粗糙,但抱我的时候最暖和”,还有的画下一幅全家福,旁边标注着“我爱你们”。志愿者老师说,很多孩子平时不好意思直接表达感谢,信成了他们传递心意的桥梁。“有个孩子写完后,小心翼翼地把信纸折成星星,说要等爸妈下班时给他们一个惊喜。”这些稚嫩的字迹和图案,承载着孩子们最纯粹的心意。
开设家庭感恩课,是希望在课业辅导之外,为孩子们补上“情感教育”这一课。“公益暑托班不仅要照顾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更要帮他们学会感知爱、表达爱。”当孩子们捧着信递给来接的家长时,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也照亮了那些藏在家庭里的温暖瞬间——或许,这就是感恩课最好的模样。
通迅员:金璐霞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