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金会
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 株洲市教育局炎帝文化传承教育工作纪实
2021-08-13 11:10:18来源:网络

少年强,则国家强。

文化兴,则国运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履铿锵,优秀传统文化肩负历史重任。

7月9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上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会上,由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株洲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传承弘扬以炎帝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获得高度评价。

从娃娃抓起,为未来蓄力。近年来,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联合株洲市教育局主动作为,大胆探索,持续推动炎帝文化传承教学铺开,取得“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引领风尚、涵育德行”的良好效果。炎帝文化传承成为株洲的一大特色教育品牌。

炎帝陵

担负起赓续中华文化根脉的时代责任

炎帝神农氏,是距今5000多年前我国上古时期杰出的部落首领,与黄帝轩辕氏一起并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为琴,始作蜡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威天下。

坐落于今株洲市炎陵县城西鹿原陂的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

炎帝陵“汉初有陵,唐有奉祀,宋建陵庙,清定形制,当代扩修”。随着朝代兴衰更替,炎帝陵庙历尽沧桑。

新中国成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年来,从国家到湖南省政府以及炎帝陵所在地株洲市、炎陵县,高度重视炎帝陵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国家各有关部门始终关注并给予多方面支持,一同致力把炎帝陵建成: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湖南开放的亮丽窗口、株洲旅游的产业龙头,回应海内外同胞的期盼和关切。

“炎帝文化进校园”交流研讨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专家发言。

1994年,湖南省专门成立炎帝陵基金会,基金会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宗旨,加强与海内外华人友好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受理各种形式的捐赠,组织制定炎帝陵景区整体规划,为整修建设和保护炎帝陵筹集基金,同时开展对炎帝、炎帝陵的宣传和炎帝文化的研究、交流活动。

自2000年起,按照炎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组织实施了炎帝陵公祭区圣德林、福林、神农园以及农耕文化园的建设。至此,炎帝陵谒陵、祭祀、缅怀三大功能区日臻完善,恢复或新建开放了炎帝陵殿、御碑园、皇山碑林等6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

整修后的炎帝陵红墙护绕,参天古树掩映下的宫殿建筑群重檐翘角,金碧辉煌,一派恢弘气势,自然风光和人文胜景交相辉映,蔚为壮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首等。炎帝陵祭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近些年来,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广泛开展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创作大量有关炎帝文化的文学作品、音乐、舞蹈,主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论坛”,不断扩大和深化炎帝文化的宣传普及。

幸传炎帝薪火,蔚启校本新风。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打好人生底色,是摆在炎帝文化传播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炎帝文化进校园”——炎帝故事情景剧表演。

责无旁贷,当好扛旗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炎帝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养分。株洲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认为:“株洲作为炎帝的陵寝之地,传承、弘扬炎帝文化责无旁贷,必须当好扛旗人,跑好第一棒。”

旗,该怎么扛?学校是主阵地,中小学生是传承主体。推动炎帝文化传承教学,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实践。

旗帜高扬,笃定前行。

2013年,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株洲市教育局牵头联合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市委党校以及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启动炎帝文化传承教学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政干部、高校师生和中小学生中传承普及,逐渐形成“有专家师资、有校本教材、有定期讲座”的推进模式。

2017年,在系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株洲市教育局联合制订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炎帝文化传承教学试点学校的实施方案》,在全市10个县市区各遴选一所完全小学,作为炎帝文化传承教学的试点学校。工作目标更清晰、指向更精准、措施更具体。

传承炎帝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听闻后,高度关注,前来指导。株洲市、县及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合力促成。各级教育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

试点学校先行先试,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转变“问题孩子”,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学风,引导提升社会正能量,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2020年,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编印《炎帝文化读本》5万多册,免费发放给株洲市小学五年级学生,人手一册。学校安排学生集中学习,组织撰写读后感。炎帝文化传承教学在株洲全域铺开,成为中小学生打好人生底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工程。

2020年9月,炎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湖南省秋季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电视节目。

“炎帝文化进校园”——《炎帝文化千字文》集体诵读展示。

以问题为导向找“跳石”

校园不大,传承事大。

炎帝文化传承教学开历史先河,无成功范例可循,无现成路径可走。摸着石头过河,先以问题为导向找“跳石”。

最先摆在眼前的问题,是以什么“进”?师资、课程、教材、教学方式等都要从零探索。

抓关键,编教材。株洲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炎帝遗迹、炎帝传说、炎帝故事、炎帝祭典、炎帝典籍诗文等,形成了炎帝文化传承教育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鲜活的乡土教材。在推动炎帝文化传承教学活动中,湖南炎帝陵基金会邀请本土资深炎帝文化研究专家组成研究编写班子,先后编写《炎帝文化读本》《新千字文》《邑有圣陵》《始祖炎帝》《炎帝文化》等炎帝文化系列读物。

要想学有所获,单靠教材,略显单薄。

经过选取、整合,教学内容坚持“五进”并举:一是知我历史、溯我根源,让炎黄始祖和中华文明发展常识进校园;二是尊崇始祖、缅怀恩泽,让炎帝的功绩传说进校园;三是培“根”铸“魂”、振心励志,让开拓、创新、进取、奉献的炎帝精神进校园;四是师承传统、赓衍文脉,让炎帝祭典文化、传统习俗、传说故事进校园;五是广读博览、才艺兼培,让炎帝诗文曲艺进校园。

载体有了,方向明了,但脚到校门口,临门一“进”遇到实际问题。

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株洲市樟树坪小学“炎帝文化进校园”汇报展示。

近年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呼声高涨,规范教学和教材监管要求严格,教育行政部门有压力,有顾虑。

炎帝文化传承教学,是赓续中华文脉,做好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担当。株洲市委、市政府领导鼎力支持,多次参与研讨协调、督查指导、教材评审等工作,要求把炎帝文化传承教学作为特色教育品牌来谋划打造,力争让每一位青少年学生都有机会接受炎帝文化的传承教育。

市、县教育部门担当作为,以创造创新的担当和勇气,加强领导、成立班子、分解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监管,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机制形成,“进”而有序。“有标识、有教材、有师资、有课程、有活动、有成果”的工作要求落实到校、到班。“知本源、懂感恩、养正气、端品行、守传统、立校魂”的工作理念深入每一个师生的心里。

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各中小学校充分依托校本资源,有的放矢、开拓创新,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家长鼓掌欢迎,社会普遍好评。

株洲市樟树坪小学“炎帝文化进校园”汇报展示。(本版图片均由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提供)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幸传炎帝薪火,蔚启校本新风。与时追梦,溯本求源……”6月25日,在株洲市芦淞区樟树坪小学炎帝文化展厅怀源堂,副校长朱四湖带领学生诵读《炎帝神农像赞》铭文,缅怀始祖,立志报国。

樟树坪小学校长杨璞玉介绍,这篇铭文是2017年樟树坪小学列为炎帝文化传承教学试点学校时,炎帝陵基金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朱建军所撰。2018年怀源堂建成后,该校师生每年都要分批次开展始祖炎帝祭拜和文化观摩活动。目前,该校已将炎帝文化主题教育覆盖到每个学生、辐射到每个家庭。

200余公里之外的炎陵县明德小学,师生齐聚明德堂。文化墙上,炎帝神农氏始作耒耜、首辟市场等八大功绩一一呈现。

赶在放暑假前,蔡飞老师带领1604班的学生学习“日中为市”。一位同学为了“卖掉”自己的篮球,不惜打五折,引来一片欢呼。

自2018年试点以来,明德小学组织10位老师修订《炎帝文化》校本教材,固定周四授课。连办三届炎帝文化节。《传承炎帝文化在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过程中的实践研究》申报立项省级课题。

今天,在广袤的神农福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炎帝文化热从学校向家庭、社会蔓延。

湖南工业大学建成“湖南炎帝文化研究与传播社会科学普及中心”,组织师生对炎帝文化进行专题研究,正在研究的相关课题有20多个。

全市中小学校结合校情,研发教材,开设课程,将炎帝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将有关炎帝的传统习俗、诗文曲艺、祭典文化等教给学生,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根植于学生心中。

今年初,株洲市首届炎帝文化传承教学征文大赛共收到6246篇小学生参赛作品,60多万网民热情参与网络评审,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翰墨飘香,阅者动容。攸县江桥小学五年级学生周雯婕写道:“望中华少年传承并发扬,让我如巍巍之泰山,似浩浩之黄河,屹立在世界东方。”炎陵鹿原镇第二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康琼挥笔立志:“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一定好好学习,把炎帝精神传承下去,做一名无愧于祖先的龙的传人!”

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株洲学子内心深处,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今年6月,中华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叶宏灯来株参观,评价株洲炎帝文化传承教学工作扎实有力,铸就了少年儿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

2019年10月,炎帝文化传承教学交流研讨会在株洲举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补旺,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炎黄文化研究教育机构的200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大家一致认为,炎帝文化传承教学活动,是实现国家民族大计和青少年教育灵魂工程的大胆尝试和生动实践,经验、做法值得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

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简介:

为加强炎帝陵的保护建设和炎帝文化与炎帝精神的传承发展,1994年10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为省级公益性公募基金组织,由省级老领导担任会长或理事长,业务主管单位为省政府办公厅。

《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章程》规定,基金会的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与海内外华人友好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受理各种形式的捐赠,为组织制定炎帝陵景区整体规划、整修建设和保护炎帝陵筹集基金,同时开展对炎帝、炎帝陵和炎帝文化的研究、宣传、交流活动。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