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金会
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希望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周能让更多儿童和家庭受益
2023-11-21 08:46:48来源:新华网

近日,第二届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周暨预防儿童烧烫伤策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秘书长张代玉女士,围绕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的发展路径以及工作成果等相关话题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张秘书长请您给咱们先介绍一下咱们机构目前的一些情况以及背景。

张代玉:第二届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周是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的,这个项目前身始于2014年。最初,有两位发起人,一位是我国著名演员胡亚杰老师,另外一位是国内著名瘢痕医学专家孙便有医生。他们从救助烧烫伤的孩子开始,决定在2016年开始投入预防烧烫伤教育,至今七年多的时间,两位发起人亲自走在一线进行培训和倡导,影响了许多社会力量支持这个项目。

截至今年,这个项目已经在全国300多家社会组织与我们共同推动。在这个活动中,有许多医院、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多领域专家学者加入宣传。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因为这是一个科普项目,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持,才能产生更好的成效。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走进更多、更偏远的地方,因为落后地区的孩子更需要这个知识。

新华网: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探索了许多不同的路径,请您介绍一下我们主要的发展路径包括哪些?

张代玉:预防儿童烧烫伤教育工作已有7年多时间,主要是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内容开发方面要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更能适合不同的人群和场景。其次,在研究和倡导方面投入更多工作,获取更多经验和方法。最后,科普工作方面,充分利用国家推动的政社联动工作模式将项目落地。这三个方向的路径决定了项目的成效和成果。

在内容开发上面,科普宣教走进学校和幼儿园,孩子从小开始由老师教授,学习这些知识。基金会为孩子开发了一节预防儿童烧烫伤的安全课程,名字叫“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课堂”。烧烫伤大部分发生在低龄儿童阶段,因此我们从三岁孩子开始,教育如何能预防烧烫伤。第一,设想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家庭环境中,那里有很多会导致孩子受伤的危险源。把容易导致孩子受伤的危险源赋予动画IP角色(即“烫烫小怪兽”)作为载体。通过联想到“烫烫小怪兽”会让他疼,会让他受伤,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的意识。第二,借助图形化教育,将烫烫小怪兽的图标用起来,帮助孩子辨别家庭场景中的危险源。

意外往往猝不及防,烫伤急救知识在科普宣传之前又是盲区,因此科普内容知识点锐化很重要。在科普内容上面,我们除了开发IP角色,以及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还开发了很多如老年广场舞“防烫操”等其他内容形式。

新华网:您刚才提到机构将研究倡导始终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否介绍一下这几年机构的研究成果?

张代玉:关于我们的研究倡导工作,烫烫小怪兽儿童课堂项目开发完成后,通过实践表明孩子们是有收获的。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与心理健康室段蕾蕾主任的带领下,经过一年的实践,儿童课堂在石家庄10所学校进行了有效性研究,在孩子学习之后,通过对家长的调研,发现孩子真的学会了保护自己。在家里,只要有烧烫伤的危险源,孩子做到了远离。孩子不仅学会了这些知识,还会回家教家人学习。其次,我们还出版了小怪兽儿童课堂和幼儿教师的教学指导手册。目前,我们基金会面向全国幼儿园的老师进行捐赠,老师可以直接从基金会申领。

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不仅重视预防儿童烧烫伤的工作,在烧烫伤儿童的心理康复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自2016年到现在,我们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共同投入儿童心理康复的项目。今年,共同编制了一套关于烧烫伤儿童和家长的自助手册。希望在心理健康方面,让烧烫伤儿童能在基金会和中科院心理所的专业支持下,得到一些切实的帮助,让他们从心理阴霾中走出来。这套图书主要是以绘本形式展示,描绘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地面对受伤的情况,培养孩子的坚强性以及意志力。

新华网:张秘书长,在今年宣传周期间,我们有哪些工作的部署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代玉: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周是一个公众倡导活动,如果能起到很大的影响,还需要很多学校、幼儿园和公众的参与。今年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周,来自150多个城市的社会组织参与。他们申领了在当地开展活动的任务,走进了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并组织了爱心人士、家长和公众参与科普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联动形式。同时,我们通过线上短视频平台发起了防烫歌手势舞的传播活动。

我们期待每一年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关注宣传周,希望更多的儿童和家庭受益,远离烧烫伤,降低真正的烧烫伤发生率,助力于我国大健康政策的落地和建设。

http://www.xinhuanet.com/gongyi/2023-11/20/c_1212304264.htm

编辑:韩奕农  审编:AD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