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苏商银行公布业绩快报。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该行在规模、效益、质量上实现均衡发展,资产规模达到1372亿元,用户规模突破7600万,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据介绍,2024年,苏商银行按照“强党建、强治理,促发展、促贡献”总体思路,一以贯之抓好党建工作这一“红色引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同年,该行党委荣获地方“四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
作为一家民营银行,苏商银行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探索非公企业党建与民营银行在公司治理、战略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据介绍,该行自成立起,就明确将党的领导纳入公司章程,落实双向交叉进入机制,确立党的领导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制定党委议事规则、议事清单,厘清党委和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等治理主体的权责,形成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密切配合、协调互动、高效运转的良好局面,切实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在行党委领导下,苏商银行认真研究部署落实党的建设、廉洁作风、金融为民、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大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深化“四保障六提升”行动、建设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有关工作部署要求,坚决做到落实重大政治任务和推动经营管理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深入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苏商银行以党建的“红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底色”,将“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要求作为基本规范,深入落实到公司治理、战略发展、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切实担负起加强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牢牢把握金融文化建设正确方向。
坚持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从思想引领层面,解决好走什么路、为谁服务等根本问题,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加强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
同时,苏商银行以“五要五不”金融文化为工作导向、行动标尺,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合规建设、风控教育、案例警示,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加强员工日常行为管理,明确行为准则,强化追责问责,促进廉洁自律和合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打造“绿水青山”的金融文化生态。
切实履行数字普惠金融的使命担当
在党的旗帜引领下,苏商银行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激发数字普惠金融的澎湃动能。
服务小微企业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苏商银行提出,坚持做银行业市场的“补位者”,坚定下沉到基础市场、服务好基础客群,为小微企业和普惠客群提供更简单、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8.32亿元、增幅13.01%,普惠贷款增速年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小微企业累计用信客户数达136万户,投放金额突破1500亿元。同时,积极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个人消费贷款累计用信客户已超1700万户。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数据显示,近年来,苏商银行围绕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政府平台、产业园区、创投机构等广泛合作,推出“扬帆远航”计划,已累计服务科创型企业2400余家,提供授信额度超过110亿元,有效满足了地方产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苏商银行还专门成立股贷联动部,探索建设服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股权和债权双轮驱动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发展陪伴科创企业成长、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耐心资本”。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苏商银行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锻造自主核心技术能力,在科技投入上保持业内领先水平,研发费用占比6%左右,科技人员数量始终超过全员人数一半。截至2024年末,该行已累计在重点技术领域申请专利314件,授权专利131件,知识产权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江苏全省法人金融机构第一,相继入选穆迪“全球20家新锐银行”、《亚洲银行家》“全球前十数字银行”、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等榜单,形成了“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色。
展望新的征程,苏商银行将坚持固本强基,发挥差异化优势,将高质量党建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民营银行标杆,奋力谱写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2025-02/14/content_418627.html
编辑:陈莫楠 审编:益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