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快报
科学家发现1.8亿年前蜉蝣“飞行婚礼”化石
2022-06-10 10:40:17来源:新华网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提起蜉蝣这类古老而微小的昆虫,很多人都不陌生。不过,你知道蜉蝣是怎样“结婚”的吗?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广西地质调查院的研究人员新发现一层1.8亿年前的蜉蝣化石,记录下了远古蜉蝣举行“飞行婚礼”的珍贵场景。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地质学》和《历史生物学》上。

1.8亿年前蜉蝣婚飞复原图。(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杨定华绘制)

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王博介绍,此次发现的蜉蝣化石位于广西贺州市,其中蜉蝣个体数量多达381只。

此次发现的蜉蝣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人们常认为蜉蝣‘朝生暮死’,寿命极短,但其实它们变为成虫前,会在水中度过一段时间。”王博说,蜉蝣生命周期中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羽化后的成虫通常只能存活数小时至几天。

在短暂的成虫阶段,蜉蝣需要完成繁殖任务:雄虫在空中形成密集的集群,雌虫飞入并穿过雄虫的集群,找到雄虫交配,再找到合适的地方产卵。在生物学上,蜉蝣成虫的这种大规模的集体“飞行婚礼”,被称为婚飞。

蜉蝣化石局部放大图。(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据介绍,婚飞是昆虫的一个基本行为,许多昆虫都有这一习性。本次发现表明,这种复杂的婚飞行为在1.8亿年前就已经存在,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昆虫婚飞行为。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