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榜样人物
青联榜样说第32期 | 汪琦:十年创作路,用笔尖传递家乡人文
2021-01-15 13:02:12来源:安徽生活网

百年的青春,是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现如今的青春,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五四”,是奋斗的号角;榜样,是青春的华章。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用奋斗之路书写无悔人生。安徽省青联按照全国青联部署,动员各级青联组织,联合多家媒体单位重磅推出《青联榜样说》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各行各业的青年榜样,细数他们负重蝶变的耀眼青春。

汪琦

,199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铜陵市第二届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专业,艺术硕士。出版《和悦洲上》《大尾巴兔子小尾巴狼》《肚子里的好运气》《疯狂的神仙》等作品。曾获第七届巴蜀青年文学奖、第四十四届香港青年文学奖等。

阅读改变人生之路

汪琦从小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里,爷爷奶奶是中学退休教师,在爷爷奶奶家里待的时间比较多,在这样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里长大。奶奶很早就带着汪琦认生字、背古诗。

汪琦是一个从小比较喜欢安静的人,不爱动,小时候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漫画家。奶奶家里有不少漫画书,后来就成了他的宝贝。汪琦曾经“创作”过一小叠原创的哆啦A梦故事,自编自画。这叠画被家人们争相传阅,被姨妈带去单位和同事们欣赏,后来就再也没带回家了。

上小学以后,汪琦开始喜欢阅读,那时候主要就是看杂志,感觉杂志上的东西自己也能写,所以就决定试试看。

初试投稿的过程总是充满曲折的,没有一投就中的好运气,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是常态。但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汪琦一直坚持写作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的作品开始被刊登。

汪琦第一次发表作文是在小学四年级,在上海的《作文世界》上发表了一篇日记《愚人节》。发表的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是在2010年,上高二,是一篇四千多字的童话,题目叫《大脑内存告急》,说一个童话作家,他的脑子越来越不够用了,越来越想不出好玩的童话故事来,医生要给他的大脑里删除一些“缓存垃圾”,但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内存”都是他宝贵的记忆,他一样也没舍得删。

此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笔耕不辍创作精品

从2010年第一次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开始,汪琦坚持写作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说起坚持的原因,汪琦笑言,是因为喜欢。他觉得“热爱”这个词太大,能做到喜欢就很不容易,一直做喜欢的事情就很幸福。幸福的事不存在坚持。

目前主要作品有《去童话世界采风》《大尾巴兔子小尾巴狼》《疯狂的神仙》。汪琦年纪虽不大,却获奖颇多。他曾获得第四十四届香港青年文学奖,第六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奖,第五届冰心作文奖,第十三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奖,第十七、十八、十九届乌江文艺奖,第六届重庆市“十佳读书人”荣誉称号等。

2017年,汪琦获得了第七届巴蜀青年文学奖。“巴蜀青年文学奖”是重庆文坛的一个重要奖项,在重庆的青年作家和读者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在全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2018年汪琦曾获得第四十四届香港青年文学奖。青年文学奖始创于1972年,是香港文坛一年一度的盛事,也一直获海内外人士踊跃支持,为年轻作家提供晋身文坛的途径。四十多年来,不少得奖人已成为知名作家及文坛新秀,如王良和、钟国强、刘伟成、刘伟恒、胡燕青、陶杰、马家辉、张小娴、钟伟民、钟晓阳等。

虽然获得过很多奖,汪琦笑谈,自己并没有很旺盛的创作力,虽然喜欢文学,但是想要把一个东西写好,很多时候的状态也是“硬憋”。过去写童话,大部分素材来源于“胡思乱想”。这两年,他的兴趣逐渐转移到写小说上来,写小说,需要现实生活的某一点触动,然后就是无尽的“琢磨”,琢磨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和表达,什么样的表达更高级一点。

笔尖传递家乡人文

作为一个铜陵人,他的作品里也会提及自己的家乡铜陵,《和悦洲上》是一部围绕家乡铜陵写作的小说。小说以上世纪30年代的铜陵大通和悦洲为背景,讲述了少年童乃衡、天佑的成长经历,反映了近九十年来和悦洲的风貌变迁,展示作家对乡土童年的个体体验和集体记忆。风格静水流深,叙事柔软细腻,宛如韵味悠长的童年画卷,充满历史质感。家乡里的很多记忆构成了汪琦文学世界里的点点滴滴。

汪琦目前主要是做一些文化艺术事业的行政工作,在档案上汪琦是一个“专业作家”,但这两年,他们单位在一个叫犁桥的水乡实施“田原艺术季”计划,通过艺术改造,赋能乡村振兴,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乡村。

汪琦觉得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这部分工作也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也许这两年他还写不出有关这段生活的东西来,但将来可能会写。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家乡:作为一名铜陵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媒体支持单位

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安徽频道、人民数字安徽、安徽青年报、安青网、中国网韵动安徽、安徽生活网、安徽校媒联盟、安徽新媒体集团、万家热线、合肥论坛、合肥日报、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合肥点聚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淮北日报、宿州电视台、滁州市广播电视台、六安交通音乐广播、宣城市广播电视台、安徽启蒙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皖江论坛、黄山市民网络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安徽皖云传媒、中国公益新闻网、公益中国网、六安城市网

本期采编:安徽生活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