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手术前,熊洞只能爬着走路。
手术后的熊洞,自信满满。
刚刚过去的暑假,对26岁的大学生熊洞来说特别有意义。
7月中旬,他回到了家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白碉苗族自治乡烂房子村,在当年就读的村小,当上了支教老师,给17名孩子辅导功课。
谁能想到,10年前,熊洞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大龄小学生,因身体残疾,靠爬行来这里上学,手掌经常被沙石磨出血。
10年后的今天,熊洞成了支教老师。每天六七个小时的课,讲得口干舌燥,他也乐此不疲。熟悉熊洞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来之不易。
少年遇到至暗时刻
24年前的松明火烛,把两岁多的熊洞拖入黑暗的深渊。大火燃着了他的右裤,将右腿烧成了肉团。熊洞的妈妈忆起那一幕,久久不能释怀。
熊洞家地处大凉山深处,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加上家境困难,得不到好的救治。无奈之下他的家人听信民间传言,采草药敷治,结果熊洞的右腿红肿与腐烂逐日加重,常常化脓,触碰不得。受伤后第一年,熊洞基本没离开过床。一年后,他的大腿、小腿基本全粘在一起了,一动就痛。打记事时起,熊洞走路都得靠爬行,因此也错过了上学。
祸不单行,10岁那年冬天,熊洞的爸爸在干活时遭山体崩塌遇难。这是一家人的至暗时刻,懂事的熊洞主动承担起家里的活儿,成了一名放羊娃,从此变得愈发沉默寡言。看着比自己小一大截的伙伴,一个个上学去,16岁时,熊洞毅然提出,爬也要爬去上学。
有一年,来自广东的一支义务支教组织——佛山好友营,来到大凉山烂房子村。其中有位袁老师注意到身残志坚的熊洞,当得知这孩子16年来就没站起来、走路一直靠爬行后,震惊了。他们决定帮他。
2009年底,好友营发起人伍景勋等联手支教点义工、志愿者及社会好心人,募集善款,为他寻找医院。最后找到了佛山以手足外科、骨科闻名的顺德和平外科医院。
然而,熊洞的手术费至少要10万元,当时仅筹措到4万多元,而且手术风险大,患者病情时间久,血管神经等各组织挛缩变形严重,这项治疗对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等的要求比较高……虽然风险不小,但医院领导听完专家的评估意见后,毅然决定接过爱心接力棒,帮熊洞站起来。
精湛医术“扶”他站起
2009年12月15日,在弟弟的陪同下,在好友营支教老师的带领下,熊洞来到千里之外的医院。
知道熊洞家庭困难,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解囊,捐出8000多元。其中有名员工,连续5年、每年资助熊洞3000元学杂费,直到他读完中专。后来熊洞上大学期间,医院获悉他的困难,又资助了他5000元学费。
主诊医生是如今的广东省和迈骨科疾病研究所所长张敬良博士,时任顺德和平医院业务院长。他对支教老师说,熊洞这样的病例,是自己20多年临床中头一次遇到,“整个大小腿后侧,长到一起,瘢痕的组织连在一起,一点都伸不开。这个专业里的大量难点,都集中在了一个病人身上”。
熊洞入院后,军医出身、擅长显微与微创技术的张敬良,第一时间组织会诊,分析并设计治疗方案。入院第三天,他带领团队做了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
两天后,熊洞大腿一处皮瓣修复处,出现血管危象,这是皮瓣修复术后较常见也是颇为危险的。医院为熊洞实施了第二次手术。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熊洞的病情总算稳定了下来。主管医生每天按照延长1毫米的速度进行牵引架调节。熊洞想站起来的愿望非常强烈,经常自己偷偷加大牵引力度,想更快地伸直右腿,疼得满头是汗也一声不吭。经过一个月康复训练,终于可拄拐锻炼走路了,他喜极而泣。
2010年3月,熊洞出院了。回到大凉山后,熊洞恢复速度之快、之好,连主诊医生都吃惊。平时他打球、疾行、快跑,干活负重能挑一百几十斤,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他原来是个爬着行走的人。
回乡支教反哺社会
努力的熊洞用6年时间啃完了9年课程,并于2016年考上了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就读期间,他先后获校园“自强之星”“形象大使”、市征文大赛特等奖、四川省最美“中职生”等荣誉。2019年,他又考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余熊洞当上了志愿者,常去老人院与公园当义工。
今年暑假,快上大二的熊洞放假回家,迫不及待地实施了他的支教计划。经过摸底、调查,了解到17个孩子有学习意愿。
开家长会、做动员、打扫教室,7月18日,熊洞正式开课了。每天授课7个小时,有时备课到凌晨两三点,忙得团团转。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为什么要支教?“这个暑假,我推掉了一份工,原本可挣些钱,以减轻家里负担,但我更想去做件有意义的事。”熊洞说,“让孩子们学会多少知识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帮助引导他们,在关心关怀他们,希望他们将来能带着爱心看世界。”
如今的熊洞,比十年前更阳光、更精神、更自信。谈到未来打算时,这个微信昵称为“追梦人”的凉山小伙笑道:“我有许多梦想,想过当医生、当老师。今后无论从事哪个职业,都想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力所能及时,多帮助别人。”
审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