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榜样人物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就业困难人员王岩——“现在有了能力,我也想为社会作点贡献”
2025-06-16 09:24:25来源:人民日报

\

6月10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就业服务中心,王岩正在操作电脑办理业务。刘 瀛摄(人民视觉)

和大多数人不同,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王岩,从事的是一份“无声”的工作。

登录系统、上传文件、查询信息、制作表格……坐在工位上,王岩眼睛紧盯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操作娴熟。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大部分的工作时间,王岩都是沉默的。

王岩今年27岁,是新城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工商信息查询登记等业务。患有先天性脑积水的他,从小体弱多病。三年级时,他的双耳听力开始减退,到初三时突然失聪,被诊断为听力残疾一级。“那时候,只能靠文字和别人交流,渐渐地,连话都说不清楚了。”王岩说。

为了看病,父母带着王岩四处奔走,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凑了20多万元,到北京一家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王岩的听力有了明显改善,但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没有恢复学业。两年后,在父母的支持下,王岩去一所职业高中学习会计电算化。

对就业这件事,王岩一直很悲观。“听力在好转,但和人交流时还是有些困难,而且身体也不好,哪个单位会要我?”职高毕业后,王岩试着投了几十份简历,但都石沉大海。

一次摸排,让事情有了转机。

2021年以来,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摸底调查,通过入户走访、网络宣传等形式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在办事人员的帮助下,王岩填写了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表,很快就通过审批,并上传至智慧就业云平台。

一通电话,给王岩带来了希望。

“市里的公益性岗位在招人,需要会操作电脑、统计数据,你的专业背景挺符合,愿意试试不?”电话那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问。

“我愿意,就是怕自己做不好。”王岩回答。

“工作内容不复杂,你又学过会计,还会用办公软件,肯定能上手。”工作人员耐心解释。

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王岩迅速备齐相关材料,到新城区海东路街道办事处报了名。3天后,他就收到了面试通知,最终顺利入职呼和浩特市就业服务中心的公益性岗位。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按需设置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并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2021年8月20日,收到入职通知的那一天,王岩激动得一整夜没合眼。开心之余,他也有些担心——自己学东西很慢,之前也没做过相关工作,能干得了吗?给别人带来麻烦怎么办?

一次培训,化解了王岩的顾虑。

针对新入职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岗前培训,开设数据分析、PPT制作、工作流程规范等课程。每一堂课,王岩都全神贯注,记下要点,课上没学会的,就反复练习,直到能够熟练操作。半个月的培训结束后,王岩学会了不少技能。

入职前,用人单位与就业困难人员挨个谈话,了解他们的工作需求,合理分配工作内容。考虑到王岩的听力问题,单位安排他负责信息查询、数据登记等工作。早上7点半从家出发,步行20多分钟,再坐半小时地铁,王岩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单位,梳理每日计划、熟悉工作内容,不到一周,就能熟练处理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两年半后,王岩的工作调动到了新城区就业服务中心。他的办公桌上,密密麻麻地贴着各色便利贴,上面清晰标注着工作要点、每日计划、改进意见等内容。

工作之外,王岩还有另一个身份——呼和浩特市某公益组织的成员。每到周末,他常常会穿上红马甲,和团队一起,到敬老院献爱心。“一路上得到了太多帮助,现在有了能力,我也想为社会作点贡献。”王岩说。(记者  赵景锋)

https://www.news.cn/gongyi/20250613/c9ef444ff128481a97af13d92d803b4d/c.html

编辑:章念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