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吴秋瑾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今年,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传承英模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事迹展播活动。
司法连线开设“榜样的力量”专栏,展播司法行政各行业各领域典型人物事迹,展示司法行政机关良好形象,以此进一步激发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和干劲。
人物名片:
张淮斌,现任淮南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
所获荣誉:
2023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医患纠纷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通,作为一名调解员,张淮斌愿做一剂“良药”,既为患者解惑,也为医疗机构分忧。淮南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自2014年7月挂牌成立,张淮斌便在这里“望闻问切”。经过大量实践,他摸索出医患纠纷调解“三法”。
“暖心法”安抚情绪
医患纠纷涉及人身损害,患者和家属往往情绪比较激动。张淮斌注重倾听患者的心声和诉求,安抚平复患者的情绪,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后,引导患者理性依法维权。
一次,一名患者怒气冲冲来到调委会,反映其因肛周脓肿入住当地某医院,接受了手术,术后出现右小腿胀痛症状,经检查确认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认为医院诊断错误,要求医院承担全部的住院费用,并给予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赔偿。
“我理解你的心情,相信我,我们是第三方机构。”张淮斌耐心听完患者的投诉并耐心解释,随后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分析原因。经医疗专家认定,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就诊疾病没有明显因果关系,但主治医生在治疗上存有瑕疵。
在划分责任的基础上,张淮斌采取“背靠背”方式进行说服工作,以事实为根据,说服患者降低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最终接受了院方的补偿。
“释法法”对症下药
“我们调的是民忧,解的是民意,事实要查清,法律要拿准,当事人心理更要读得懂,只有真正了解矛盾焦点,找到问题根源,才能实质性化解纠纷。”张淮斌在和医患双方沟通时,不仅用情理让双方平复情绪,更用鲜明的法理阐明权责,获得医患双方的尊重。
曾经有一位患者,反映涉事医院在其骨头断裂处多上了一个钉子,导致断裂处一年多都没有恢复,要求医院给予8万元赔偿。具有医学背景的张淮斌查看了患者提供的病历,病历中记载在院方实施“内固定取出术”中,一枚钢钉出现滑丝现象,取钢板卸下后重新予以固定,X片显示恢复良好。经与医院沟通,仔细询问手术细节,张淮斌认为医院实施的手术没有问题,但在术前沟通明显不足。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张淮斌向患者耐心解释民法典侵权责任篇的相关内容。经过一番释法说理,患者自愿放弃了不合理的诉求。
“全时法”随叫随到
医患纠纷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案件的调解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不及时抓住调解时机,一切又回归到“零”。为此,张淮斌常常加班加点,双休日也是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但他从不叫苦叫累,以清廉自律树立市医调委良好的社会形象,如今,“有医患纠纷找医调委”已经成为当地医患纠纷双方的共识和选择。
自2014年以来,张淮斌共接待咨询近3000人次,化解矛盾720余起,为患者争取实际赔付金额2500余万元,协议执行率达到100%,有效维护了当地医疗秩序和谐稳定。
https://sft.ah.gov.cn/ztzl/yjymwqj/57637591.html
编辑:陈莫楠 审编:益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