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临沂市兰山区党建引领孤困儿童志愿服务模式创新
2021-06-25 15:06:03来源:大众日报

蒙山叠翠,沂水流长。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母亲”王换于在抗战时期创办战时托儿所,为徐向前、罗荣桓等党的革命先辈抚养86位子女后代。当红色沂蒙的战火硝烟在历史长河中散去,人们还在缅怀“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人间壮举,沂蒙大地上又涌现了一批这样的群体,他们走遍沂蒙9494个村庄,走访16万多人次,行程970多万公里,不漏掉一个村庄,不漏掉一个孩子,对全市孤困儿童进行全面摸排、结对帮扶,又一次展现沂蒙儿女的无私情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

孤困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不仅基本生活保障无法得到满足,在心理健康方面更是缺失,有的自卑、自闭、不自信、不与外界交流,有的染上一些不良习惯,有的甚至仇恨社会,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群体。而简单的送钱送物,只能解决这些孩子及家庭的一时之需,并没有给他们的成长及家庭带来决定性、实质性的改变。“物质帮扶只能帮孩子解决一时一事的困难,心理辅导是从心里给孩子种下良知的种子、善念的种子、感恩的种子,孩子会终生受益。”临沂市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团长徐军介绍说。

志愿服务团成立初衷,就是致力于长期有效地解决孤困儿童的心理关怀和健康成长难题,保护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就这样,一群志同道合、心怀大爱的爱心人士发起成立一支有组织、有章程、有目标、有纪律的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队伍。

由自由发展到党建引领

服务团成立之初,仅一年多时间,就已吸纳志愿者6000余名,对接帮扶了4000余名孤困儿童。

“当初我们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加入。”临沂市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副团长李培刚回想起服务团筹备成立的情景,直言“不可思议”。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服务团,特别是党员志愿者的加入,使志愿服务团迫切需要旗帜来引领。在兰山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为志愿服务团建强了党组织,成立了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党委,下设12个党支部,吸纳党员780名。按照“党建引领+行业管理”路径,同步推动党建引领和管理指导两条工作主线、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两个组织建设,让组织堡垒为志愿服务事业保驾护航。按照一支部对接一县(区)工作模式,以党建促团建,以团建促服务。在党组织引领下,志愿服务团成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服务组织,逐步优化为以市志愿服务团为主体,县(区)志愿服务团为基础,乡镇(街道)志愿服务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将党组织与志愿服务团市县镇“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同步贯穿,通过组织带动、层层负责、互帮互助的严密体系,实现了由爱心分散帮扶到核心引领帮扶的模式创新,为志愿服务团校准了发展的航向。

“我们正在打造的这个地方,就是希望能给志愿者安个‘家’,给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地方,解决问题的地方,让大家有个奔头”,徐军这样说到。徐军口中的“家”,就是目前正在打造的“沂蒙精神的弘扬践行者展馆”,也是志愿服务团党委的党建阵地,划分“党建引领”“沂蒙精神”“沂蒙无孤”“天下无孤”4个展示区域,内含“战斗堡垒”“先锋模范”等13个模块单元,通过文字、图片、灯光、视频、信件等方式,展示志愿服务团的起源发展、活动举办、事迹故事等内容,重点分享志愿服务团在帮扶中着重解决“女童安全”“辍学儿童”“精神病或服刑人员家庭子女”“违法行为”“心理问题”“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无户口”“生存环境脏乱差”等9种社会问题现象的帮扶实践,打造成为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沂蒙扶孤助困“志愿者家园”。

成立党组织后,吸引了更多的爱心人士特别是党员注册成为志愿者,帮扶模式由以往个人“单打独斗”转变为党员“组团攻坚”,有效调动了机关干部和社会人士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山东济南、青岛、日照,湖北、河北等部分城市也相继学习借鉴成立服务团,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凝聚起孤困儿童帮扶关爱的多方合力。同时,有力协调了民政、卫健、工青妇等部门单位为孤困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医疗卫生、教育培养等方面的配套帮扶,推进帮扶动作更精准、帮扶成效更明显、帮扶举措更实际,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全市12个县区、156个乡镇全部成立服务团。

由分散帮扶到党员攻坚

“做公益活动,一开始是捐钱,后来发现结果跟预想有偏差,所以又开始捐物。比如说原本捐款是想帮助残疾人买轮椅,可很多家庭拿了钱也不买,后来我就直接买轮椅捐出去。”志愿服务团团长徐军说。从捐钱到捐物,再到精准扶贫46个村,服务团的公益模式一直在改变。

2017年,一个孤困儿童的生活让服务团的公益事业彻底转变了思路。在兰陵县磨山镇,志愿者见到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6岁男孩,已经不能和外界正常交流。“以往捐钱捐物只能解决物质难题,可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怎么保护?”。这让志愿者开始转变公益事业的思路。经过调研发现,多数孤困儿童存在自闭、缺乏安全感等诸多心理问题,比一般儿童更渴望得到亲人呵护、精神抚慰和情感交流。为了从根本上帮扶孩子,解决孤困儿童成长中出现的情感孤独、失学退学等问题。志愿者深入临沂多个贫困村,走访300余户孤困儿童家庭,同社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召开60余场座谈会,作了大量调研论证。

面对许多孤困儿童出现的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党员带头转思路,凝心聚力、用心用情,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780名党员组成12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党员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在完成常规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党员志愿者按照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等方面,主动申报认领重点、难点志愿服务项目,党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引领8000余名志愿者广泛开展帮扶活动,使扶孤善行普及沂蒙大地。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更好的解决志愿服务中遇到的难题,志愿者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服务团注重打造讲政治、专业型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坚持一手抓党员教育管理、一手抓志愿队伍建设,把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建规定动作,与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化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设置党员先锋岗,实行积分管理,有效促进增强团队党性建设。以“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志愿者”“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满家庭”为主题组织线下学习会80余场,每周四天、每天两小时开展线上学习200余次;组建100多名党员的心理辅导队伍、教师志愿者队伍,提供教学咨询、心理和学习辅导;88名党员志愿者组成宣讲团,宣讲感人故事与切身体会,进一步提升党员志愿者的综合素养与服务情怀。

由探索尝试到制度规范

纲举目张,制度先行。围绕党组织建设、志愿者招募、孤困儿童考察对接申请、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等方面,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出台《服务团党务手册》《服务团章程》《志愿者服务手册》《志愿者信息保密协议》《儿童信息保密协议》《承诺书》《服务团骨干出勤考核制度》《志愿者摸排工作注意事项补充》《服务团对外沟通交流统一用语》等16项制度、48条服务规范和行为准则。“先不用说别的,我们的志愿者招募进来以后,至少要签8份以上的协议书、承诺表。”志愿者服务团秘书长苗圣伟拿着一项项制度介绍道。

服务团在帮扶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四扶”帮扶模式,“扶贫”即先保障孤困儿童必需的学习生活用品,改变生活匮乏状况,让物质条件“好起来”;“扶心”即通过心理辅导、情感抚慰、爱心感化、思想引导等,真正把孩子的心“暖起来”;“扶智”即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给孩子种下爱、善、感恩的种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积极向上的志气“提起来”;“扶技”即组织爱心学校和教师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帮助他们生存技能“强起来”。同时,实行志愿者家庭“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每个志愿者家庭对接一名孤困儿童作为长期陪伴对象,保证每年至少10次以上到孤困儿童家中陪伴,每次陪伴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与孩子监护人沟通交流不少于1小时,帮扶过程直至孩子成人成才,达到一帮到底,帮就帮好的效果。

兰山区方城镇的12岁的魏秦、9岁的魏佳姐弟俩,父亲早已经去世,母亲有严重精神疾病,在家里,姐弟俩平时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基本上是无人监护。“孩子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苗,可能雨打风吹有点歪了,只要有人扶一把,以后就能长成大树。如果没人扶这一把,可能就倒了。”兰山团秘书长王宗庆这样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被服务团志愿者分别送到河东沂蒙国防教育学校和沂水圣坤书院上学,除去心中包袱的魏秦在学校里非常用功,上次期中考试在班里考了第三名,整个人都洋溢着青春向上的气息。

让孤困儿童共享阳光雨露,在幸福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正是秉持着“不成才也要成人”的帮扶理念,志愿服务团成立来,对全市9494个村庄15岁以下的孤儿、事实孤儿等进行全面摸排,共排查出符合帮扶条件的孩子5317名,对接孤困儿童4632名,逐一建立文书档案。帮扶171名问题严重、极易犯罪的问题孩子改正恶习,帮助30个孩子做了眼疾治疗手术,帮助227名孩子落上了户口,组织1000多次夏令营等集体活动......临沂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向临沂市关工委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学习活动的决定》,在临沂市形成了铺天盖地向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学习的局面。

红色沂蒙,大爱无疆。临沂市志愿服务团的帮扶实践,推动了沂蒙精神的传承践行,“战时托儿所、如今服务团”,革命战争年代群众为党的革命先辈抚养后代子女,新时代党把群众的孩子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刻践行了党群“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沂蒙人民的责任与担当,真正让沂蒙精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