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时代提升公民道德的重要抓手
2021-01-14 10:18:40来源:光明日报

“将军宣讲员”李光祥在社区为暑假托管的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杨光摄/光明图片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为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的重要部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度契合党中央赋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点工作。大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紧紧抓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几个关键点,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着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聚焦价值目标,用“文明”宣传群众、凝聚群众

“文明”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价值目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应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去宣传群众、凝聚群众。

大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理论宣讲联盟,组织开展“大喇叭”理论宣讲、“老街坊”面对面宣讲,探索“宣讲+文艺”的新形式,用舞台剧、情景剧、说唱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使党的创新理论、决策部署成为大连市民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筑牢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把握本质属性,用“实践”教育群众、引领群众

“实践”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本质属性。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在实践,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落脚点是“用”“行”,就是要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在实践中宣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实践中教育群众、引领群众。

大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化教育、引导、规范于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培养和检验民众价值观念。全市进驻文明实践中心、站、所近3000支志愿服务队伍、近万个志愿服务项目,仅2020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000余次;金普新区50支宣讲队伍年均宣讲5000场,受众10万余人次;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开展帮扶帮教、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讲述关向应同志1922年离家奔赴革命故事的情景剧《追寻》在田间地头循环演出等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大连市民在实践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提升了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

坚持基本原则,用“志愿”组织群众、动员群众

“志愿”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宣传弘扬志愿精神,组织群众参与,发动群众融入,启发群众自觉,推动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让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

大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典型人物、先进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搭建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与创造力,吸引大连市民自发自觉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注册登记志愿者已达127万人,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志愿者近20万人,实施近万个志愿服务项目。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大连已经蔚然成风。

践行根本宗旨,用“服务”关心群众、服务群众

“服务”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本质上是贯彻群众路线、落实群众工作,是新时代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创新载体。应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在贴近和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实现满足群众需求、提高道德素质的“双提升”效果。

大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群众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温度、热度、力度,努力把文明实践活动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志愿服务点单派单,实现资源统筹更高效、供需对接更精准;搭建“金农直供”助农便民电商平台,让农民在家门口搭上农产品销售快车;组织科技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组织开展中医中药乡村行义诊,推出“文博公开课”线上精品课堂等等。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服务群众提升了大连人民对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的认同感。

公民道德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放眼未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需结合中心工作构建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者:宋悦华,系大连市社科联特邀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