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记录公益
重走抗联路,砥砺志愿行--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微公益协会研学拓展活动
2022-07-25 16:11:32来源:CHINA.PUBCN.CN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发志愿者爱党爱国、奋发图强的学劲和热情,持续推进传承红色教育志愿服务项目,2022年7月23日,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微公益协会党支部、团支部、关工委组织会员和青少年60余人前往石湖镇老岭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走抗联路,砥砺志愿行”研学拓展活动。

乘车途中,志愿者们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我的中国心》等歌曲,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

在通化县石湖镇老岭抗日纪念馆,讲解员吕昕燚结合现场图画讲述了王凤阁在石湖镇联合抗日斗争及英勇牺牲的壮举和杨靖宇将军的抗日英雄事迹,使志愿者们了解到东北抗联的不易。毛泽东主席曾对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说:“你们东北抗联,比我们长征还要艰难、艰苦。”抗战胜利后,彭真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纪念馆内的每一面墙壁都诉说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壮丽故事,它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人生,这也让大家对抗日战争有了更深的印记,对抗联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倍增爱国情,牢记英雄志。

志愿者们还参观了铁路线、老岭隧道战斗遗址和日军炮楼遗址。抗日时期的单线铁路,现在仍是通化到集安的铁路交通运输大动脉。这条铁路线还是我们中朝两国的友谊之路,是一条著名的风景之路,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条红色记忆之路,他满载着我们这个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抗美援朝的红色印记。日伪时期看守老岭隧道的敌人炮楼仍残存于此,炮楼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弹孔都仿佛穿越数十年沧桑岁月,好像述说着抗联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从炮楼出发前往山林重走抗联路,志愿者们体会到了在战火纷飞的抗联时期,战士们每天需要跋山涉水来到哨所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更好地在欣赏山林美景的同时不忘记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大连科技学院大二学生孙榆博:这种可贵的抗联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要把这种精神牢牢地记在心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去。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为伟大的祖国贡献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通化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李青钰:今天我参加了重走抗联路的活动,见证了东北抗联时的那段艰苦岁月。我们徒步走了抗联路,听了抗联英雄的故事。当年抗联将士为民族、为国家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心灵再次受到洗礼。通化县东宝中学初一学生王淳:今天我参加了微公益协会组织的重走抗联路活动,参观了老岭抗日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对烈士的日常生活和英勇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不顾生命安危,奋勇杀敌,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这种以民族解放为己任,坚持抗战的精神是我应该学习的。作为一名初中生,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长大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志愿者于欣彤:我参观了老岭抗日纪念馆和王凤阁纪念馆,老岭隧道战斗遗址,侵华铁证炮楼,还体验了红色抗联路线。这些都让我感受到当时抗日的不易,杨靖宇、王凤阁抗日英雄,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让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是人民英雄,什么是民族精神。通化县第七中学高一学生蔡一鸣:通过参加这次公益活动,让我了解到了东北抗日时的艰苦,也让我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学习过硬的本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丽。坚决不让历史重演,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协会秘书长李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我有幸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在交党费的那一时刻,深知自己的肩膀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在引领青少年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让他们勿忘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加倍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努力学习,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此次“重走抗联路,砥砺志愿行”研学拓展活动在志愿者们的积极参与和各保障组的认真组织下圆满结束,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反响。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重温东北抗联宝贵精神财富,就是为了让广大青少年能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发展的行动力量。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一股力量激励青少年爱国爱党、倍加努力。抗联精神就是那盏明灯,将指引青少年走向未来奋斗前进的正确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记录者:石连春 通讯员:阳晓旭 张曦予 孙榆博)

编辑:黄城  审编:唐贺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公益中国网”(域名PUBCN.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公益中国网(PUBCN.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公益中国网(PUBCN.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公益中国网PUB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公益中国网(PUBCN.CN)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